冥王星的不同之處(1 / 1)

冥王星的不同之處

冥王星,或被稱為134340號小行星,它曾經是太陽係九大行星之一,但後來被降格為矮行星。它距離太陽約59億千米,是太陽係距離太陽最遠的一顆行星,因而備受人們注意。冥王星也確實具有一些不尋常的特性,因而與其他大行星很不相同。

冥王星有比其他各大行星形狀更扁長的橢圓軌道。有的時候,它離太陽會近到43億千米;有的時候卻遠達72億千米。當冥王星離太 陽最近時,它要比海王星還接近太陽,因此有一段時間它不再是太陽係中距離太陽最遠的一顆行星。

冥王星的軌道在所有大行星當中是最傾斜的。如果在太陽的一側把所有的行星在它們的軌道上排成一列的話,它們差不多剛好一個挨著一個,隻有冥王星是例外。冥王星的軌道平麵與地球軌道平麵成17度角,因此,它既可能高踞於其他行星的總平麵之上,也可能遠遠落在它們的總平麵之下。

除冥王星外,八大行星可分成兩類。

第一類是靠近太陽的4顆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這些行星都比較小,密度比較大,相對來說沒有多少大氣。

此外,還有4顆較遠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它們是大行星,密度小,大氣層很厚,冥王星不屬這些“氣兒吹成的大塊頭”之列,但卻像內行星一樣,是一個小小的世界。這與它所處的位置確實有些不相稱。

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離太陽太遠了,萬有引力效應會使它們的運動減慢。它們都可以說是繞著自己的軸心迅速轉動著的。它們的運轉周期從10小時至25小時。但是,冥王星的自轉周期是153小時,差不多是7天。

冥王星為什麼這麼走極端呢?這樣與眾不同的原因是什麼呢?有人提出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設想。

這種設想認為:冥王星在一開始並不是一顆行星,而是海王星的一顆衛星,而在某種宇宙災變中,它從自己的衛星軌道上被

作為一顆衛星,它可以是小而致密的,無需像真正的外行星那樣一定得是那種“氣兒吹成的大塊頭”。

而且,它還能以自己在海王星重力作用下繞海王星運行時所具有的旋轉速度自轉

下去。這時,冥王星就很容易以7天為自己的自轉周期了。當冥王星從海王星那裏被甩出去時,它可以保持自己的自轉周期,同時以最特殊的身份成了一顆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