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白衣少女入仙班 金石童子起劍舞(1 / 3)

這片竹林在浮島上花海的邊緣,背麵是一座不高卻透著靈氣的小山,那簇翩翩的百花瓣在山腳下靜止了片刻,化作像中心收斂的光環,旋即又現出那少女的身型,白色的長裙拖地三尺有餘,卻被一團隱形的仙氣托起,絲毫不會被地麵的纖塵所染,她昂首挺胸,雙手平放在腹部,寬大的袖子整齊地垂下,在微風中稍稍向後漂浮,她抬起右手,在空間的正前方滑過水平的半圓,麵前的山坡上便開始有建築從地麵漸漸隆起,繼而她的右臂奮力向後上方一震,隨著振臂動作的停止,麵前就出現一座莊嚴肅穆、依著山勢而建的宮殿。她邁出高貴而驕傲的步伐,走上白砌其成的台階,這台階寬可容30人並肩行走,高達百級,台階的上方,有一排白玉欄杆,圍繞在殿牆的外圍,欄杆與殿牆有20步寬,正門的匾額上“清嶼仙宮”四個大字金光閃閃。整個宮殿是一個“口”字型建築,即宮殿的四周是房屋相連,中間是一個不大卻很顯寬闊的湖泊,湖邊停著一艘小船,湖中心上有一個小島,島嶼很小,構造也極其簡單,一個小假山,山上有清澈的瀑布水流下,瀑布前麵是一張怪石做成的桌子,桌子左、右、後各有一個不規則形狀的石凳。

少女穿過房屋,走到湖邊,跳上小船,劃到湖心島,坐在後麵的石凳上,雙手在石桌上方,向兩邊一灘,石桌上便出現一張琴,琴聲響起,她那冷冷的表情卻絲毫透不出一絲應有的溫婉,她自顧撫琴,那琴聲時而激昂澎湃,時而輕揚悠遠,似乎在講述千萬的滄海桑田之變。

天界之上,正是玉皇大帝為眾仙之首,然此時玉帝卻去了九重天之外,經曆第72次劫難,說是劫難,其實就是道行的再一次提升,西王母自然就暫代玉帝,統領三界。天地之間,任何異動,都難逃王母法眼,何況萬丈光芒中誕生一少女!

眾仙齊聚瓊花宮,以為王母娘娘一定會召開一次規模浩大的天庭朝會,廷議一下如何處理此事。萬萬沒想到,王母隻是不以為然地對眾仙講到:“卿等且回,天地之道,皆在陰陽交合而生萬物,何謂陰?何謂陽?陰陽大道,非輕易間可參透,玉劍至寒為陰,牡丹富貴為陽,陰陽交合萬年未生,皆因不知生之所寄,六位花仙雲遊經過,撥處迷霧,終得可依托之行,是以幻化為人,此等事端,古已有之,我身邊的童子,亦是金石所化,眾卿莫以為怪。”

眾仙聽王母之言,大多數都覺得是自己道行淺薄,少見多怪,便悻悻回去了,隻有少數看出王母是故作鎮定,但他們也了解到王母是不想將此事擴大,也就裝作糊塗,返回仙宮悟道去了。事情可怕的往往不是本身,而是胡亂非議,引起恐慌,再以訛傳訛,後果就難以預料了,

其實,在玉劍衝上半空,發出白光那一刻,王母娘娘正獨自坐在瑤池邊上,自玉帝去了九重天之外,王母娘娘就經常坐在這裏,取下金簪,向水麵一劃,瑤池水麵就浮出一個巨大的太極陰陽圖,這圖的黑白兩部分本是大小相同的,代表世間正邪兩道的均衡,最近卻隱隱有黑氣向白色部分襲來,這預示著將有魔道橫行,天下恐變。這日,王母還未取下金簪,就見萬道光芒從仙凡之間發出,瑤池水麵的陰陽圖自己呈現出來,萬事皆有因果,王母意識到這光芒後誕生的少女一定與陰陽圖的變化有著關聯,然而是將正推向邪,還是將邪推向正,卻不能確定,因為在少女誕生的整個過程,陰陽圖的黑白界限模糊,沒有明顯的黑白之分,隨著少女雙腳落地,這陰陽圖便又恢複黑氣稍稍襲向白氣的樣子。縱然以王母娘娘的道行,一時間也看不清其中的玄妙,但她從黑氣漫入白氣的現象,卻隱隱感覺到危機的存在,既有危機的隱患,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心亂,所以在看不清楚之前,就不能讓眾仙有要發生大事的預兆之感。

眾仙離開後,王母娘娘思忖良久,喚來金童,即王母對眾仙說的金石所化的童子,這金童雖然是王母娘娘身邊的小小童子,不在仙班之列,但他的法術絕不低於位列仙班的大仙,隻是他生性淡泊,一直深藏不露。

“心月狐上,白山之雪,厚甚以往,梅花已顯現難以禦寒之狀,爾去百花苑,喚雪林仙子前來。”王母吩咐道。

“遵法旨”金童允諾離開。

少頃,金童和雪林仙子一起進入瓊花宮。

“拜見王母“二人一起躬身見禮。

“秉王母,雪林仙子已到,弟子告退。”金童說道,這是王母娘娘的規矩,單獨召見眾仙中的任何一位時,身邊不會再留侍從,就如她在瑤池邊不許被人打擾一樣。可這次王母娘娘卻說:“你且留下。”

“是”金童答道,便站在王母娘娘右後側,這是他一貫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