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為何是細菌的克星
極具侵略性質的病毒
病毒,看到它的名字就覺得挺嚇人,既是“病”又是“毒”的,肯定是一心一意製造疾病的家夥。的確,隻要有生命的地方,病毒就會進行侵略,它在活細胞
中就像一個奪權篡位的“假君主”,將宿主的基因趕到一邊,隨心所欲地掌管了細胞甚至整個宿主有機體的生死大權。入侵到動物細胞內的叫做動物病毒,它們進入細胞是利用細胞的吞噬作用,隨後它們會潛伏一段時間,待到周圍的警戒解除
以後,便開始增殖。被病毒侵染的細胞一般不進行再分裂,它們持續地釋放出病毒顆粒。
動物病毒能引起人和動物的許多疾病,狂犬病就是其中的一種,人被瘋狗咬了以後,病毒就會隨著瘋狗的唾液由傷口侵入 人體,危害人的神經係統,使人患上狂犬病,得病者的死亡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植物病毒能引起植物的病害,例如前麵我們曾提到的煙草花葉病毒,它嚴重影響煙草的產量,煙農對它恨之入骨。然而,花農卻對植物病毒感激涕零。
荷蘭的鬱金香是一種美麗的鮮花,但它有一個缺陷,它的花瓣是純色的,這無疑是絢麗的自然界的缺憾。一天,一位有心的花農發現一朵鬱金香的花瓣上竟然出現了彩色的斑紋,如果把這朵花的漿汁塗在另一朵上,那朵花也必然形成雜色花。這一發現使那位花農成為當時唯一一位能種植雜色鬱金香的人。
但是,不久以後,這一秘密很快被人們發現。以後的研究表明,使純色鬱金香變為爭妍鬥豔的雜色鬱金香的不是別的,正是植物病毒。
細菌的天敵噬菌體
所謂“山外青山樓外樓”,細菌是入侵他物的行家裏手,卻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細菌的背後,立著它的天敵——噬菌體。噬菌體是1915年被發現的,它們像其他的病毒一樣能通過細菌濾器。它們的外形像個蝌蚪,頭部為圓形或多角形,後麵是管狀的尾部,末梢還有6根尾絲。
噬菌體在侵染細菌細胞時,尾絲先抓住細菌的細胞壁,分泌一種酶,把細菌的細胞壁溶解,形成一個洞,然後,尾鞘穿到細胞中,像注射器一樣把頭部的核酸注入菌體。
這些核酸進入細菌的細胞後,儼然變成了細胞中的“國王”。它命令細胞停止原來的物質合成,轉而製造噬菌體後代所需要的物質。最後,它還導致細菌的細胞壁破裂,釋放出新的噬菌體。從開始入侵到最後宿主細胞“國破家亡”,噬菌體帶 著“菌子”“菌孫”們開辟新的殖民地,一般隻需要20分鍾的時間,在一個菌體的細胞內就能複製出約150個噬菌體。通常把這種噬菌體叫做烈性噬菌體,被烈性噬菌體破壞、溶解的微生物叫做敏感菌。
病毒的危害和益處
不僅細菌害怕病毒,放線菌、黴菌與其他微生物也是談“病毒”色變,望“病毒”而逃。
有一些噬菌體性情比較溫和,侵入菌體以後,並不馬上進行繁殖,它隻和細胞的遺傳物質緊密結合,並隨著菌體的繁殖帶到新一代的細胞中去。這類性情溫和的噬菌體就叫做溫和噬菌體。
也不是所有的病毒都能引起疾病,對於不造成疾病的病毒又 有孤兒病毒之稱。有的兩種病毒形影不離,常常寄生於一個細胞之中,我們稱之為衛星病毒。
病毒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危害,單是侵染皮膚而引起的疾病就有水痘、天花、麻疹等;引起神經組織的疾病有狂犬病、腦膜炎和小兒麻痹症;還有最常見的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這類引起內部器官病變的疾病;它還能引起農副產品的減產,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同時,病毒的存在也給人類帶來了很多益處。在醫治燒傷病人的時候,最擔心的是燒傷麵被綠膿杆菌感染,給治療造成困難。如果用綠膿杆菌的噬菌體來預防,就可以防患於未然。
在農田管理中,農民最害怕的是害蟲,為了殺滅它們,農民使用了大量的農藥,但是大量的農藥在殺死害蟲的同時,還殺死
了大量的益蟲,而且農藥的性質穩定,不易分解,它們在土壤、水、生物體內積累貯存,並相互轉移,形成環境汙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幾年來,農藥被“生物導彈”所逐漸取代,這些生物導彈就是能夠入侵害蟲的細菌、病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