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的愛心是包川創作審美情感的內核。她寫什麼,既有理智的考量,更多則是由感情決定的。她筆下的人物和描寫對象,都是她感覺過、體驗過、深愛過的,都是真正引起她內心激動過的。許多作品流露出人類最深的愛——親子之愛和戀人之愛。隻有熱愛生活的人,才能更多地發現、更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詩意、美和愛。《母愛》創作源於一次偶然。兩位過路的陌生男青年關於母親去世後就可以頂替就業的輕鬆談話,令她瞠目結舌。不過,在輾轉反側不眠的當夜,她又站在母親的角度,替大齡而無業的兒子著想……於是,她的敏感有如傷口初愈的肌膚,花落水麵也能濺起靈感,鳥鳴枝頭也能叩響心弦。迅即將零碎的,無意的,在常人眼中平淡無奇、索然無味的一切激活,以身邊熟悉的事物為材料,另造一個奇異絕妙熟悉又陌生的生活場景來代替現實。使之具有了深刻、含蓄、厚重、感人的意蘊。我們看到母親勤勞善良一生,常常“自怨、自責、自恨、自罪”,為兒子工作“操碎了心”,然而生活的困境又使她力不從心,訣別之語竟然是兒子“終於可以頂替我了”!彌留之際“那個微笑、安睡的慈母閉著的眼睛正在流淚”……在抑揚起伏、哀憐回婉中,慈母之愛過於人,歌泣無端字字真,強烈地敲擊著讀者的心房。包川以自己敏感的大愛之心、高超的文學表現力,帶給我們長長的思索。關於她的影劇作品,她都收在《淺嚐輒止》裏,看來,她並不滿意自己的這些嚐試。但正是這些創作,顯示出她內心湧動的博大愛心。童心是真誠的、敏感的,也是最需要嗬護扶持。《我的兒子》和《丁丁流浪記》都以孩子為主角,表現殘酷現實對兒童純真世界的侵入和破壞。《我的兒子》把故事時間設置在文革期間,圍繞“我的兒子”洪實在嚴酷的動亂時代的所見所聞展開,一個天真純潔的孩子在嚴酷的人際鬥爭中無所適從、痛苦困惑,以小見大地表現出了荒謬的政治運動狂熱病對本真人性的戕害,也把誠摯的母愛表達得酣暢淋漓。《丁丁流浪記》,以小流浪兒丁丁的艱難生活經曆為主線,展示了乞丐、竊賊、騙子等社會邊緣人的沉淪和掙紮,對流浪兒童的悲慘命運給予了深深的同情。作品透過孩子清澈如水晶的眼睛和心靈來觀察社會與人生,使兒童世界的單純與真實和成人社會的爾虞我詐、傾軋鬥爭形成了鮮明對比,正如王富仁所說:“她展開的是一個兒童的心靈世界,也是她沉潛在內心深處的求真求美的願望”。這些作品在充分展示包川內心深處對一切美好、善良、大愛的不懈追求中,也以濃鬱的基調和深沉的人性關懷,使其帶上了巴金老《隨想錄》的底色,體現出巴金、李劼人、馬識途等四川作家一脈相承的對人民、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自覺承擔精神。
文學家的創作個性是五彩繽紛的。當我們閱讀包川的作品時,就能十分清楚地看到她豐富的心靈色彩和獨特的個性經曆。讀她的作品,猶如觀賞一麵奇幻的多棱鏡,一瞬間的顫動,便能使它呈現出色彩斑斕的個性圖案來,並總能從似乎透明的陽光中折射出絢麗的七色光芒,為我們展示生活的多種可能。但她又謙謹自持,寵辱不驚。包川是不考慮私利功名的。我們見到的包川,總是麵帶微笑,從容,淡定,嫻雅。不是讀了她的文集,真不敢想象她還有坎坷曲折的經曆,有著近乎傳奇的人生。多年來,包川靠的是頑強的意誌、執著的精神、不懈的追求、樂觀的態度,笑對人生。她在作品集《逝水滔滔》(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扉麵題的是:“才能是一種悠久的耐力,用功吧!”短短一句話,就點石成金,營造出了一種美好的境界,讓人心生美意,味之不盡。這是文學作品成為永恒的生命力所在。這也是包川作品選出版的意義所在!
朱丹楓
201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