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南充地區舉辦女作者改稿學習班,邀請我來參加,我很高興。本來四川的女作者就不多,南充地區卻辦一個專門的女作者改稿學習班,這對我來說是有吸引力的,所以很想來看看。上前天剛下車,眼前這麼多乖乖喜喜、蓬蓬勃勃的花骨朵兒樣的姑娘,大家嘻嘻哈哈,我立即被你們同化了,仿佛自己一下就變成了二十歲!
這幾天,看了你們的一些作品,有的是發表過的,有的是新寫的,算是摸了一下你們創作的基本情況,當然不可能說摸清了,隻能是了解了一些,下麵我就談談自己粗略的印象。或者說初步的印象,一點點感覺。
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這些年輕女作者的習作一開始就直端端走在一條大路上。我讀到的這些作品基本上沒有生編硬造的。大家都從自己的生活出發,寫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最熟悉的人物,有的寫自己的學生生活,有的寫兄妹之間的感情,有的寫自己對人生的感受,還有的寫自己熟悉的那種純樸的鄰裏關係等等。這些都是自己平常生活的積累,寫得很有真情實感,一開始寫作就能做到這點,要少走許多彎路,比起那些為了迎合某些淺薄的趣味,而編造離奇甚至聳人聽聞的龍門陣來,我覺得你們的作品好得多,不,兩者簡直是不能比的!
我的第二個感覺是你們比較踏實,給人一種兢兢業業一步一個腳印的印象。出於一種熱烈而純真的追求,你們在寫自己的生活、感情的時候,致力於一種樸素的表達。沒有花裏胡哨地去趕時髦。我曾讀過這樣的作品:行文流暢、情感真摯,但就是不知所雲。既抓不住他的情感,也看不見人物的形象,總覺得眼花繚亂令人昏昏,剛才讀完,就把題目忘了。你們有自己熟悉的生活和人物,不必為掩蓋缺乏生活而給作品濃施粉黛!你們沒有!你們忠於生活,熱愛生活,認真感受生活。追求嚴肅地剖析生活,以真實地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質樸、真摯、熱情,這點,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還有一個感受就是南充年輕的女作者們是用了功的,下了一番工夫的,這可從作品看出來。大家讀了一些書,並且對所讀的書進行過一些研究,因而在小說的結構、人物刻畫、情節安排等等方麵,都有一定的基礎。你們都才二十出頭,一起步就能這樣,相當不錯。你們很有潛力,長勢很好,南充地區的女作者有希望!
當然,在我讀到的你們這些作品中,也還存在著一些共同性的問題。雖說是老生常談,我還是想結合你們的作品,談談我的想法,作為一個老業餘作者、一個編輯、一個大姐姐,我應該坦率,對不對?我不願意引經據典講一些空泛的理論,我沒那麼高深,也不想故作高深。 我喜愛從實際出發,今天我們就從實際出發,共同來討論你們(也包括我)作品中存在的兩個問題。
一個是淺,開掘不深的問題。有的作品感情真實,寫得也比較細膩,寫一個人(或幾個人),發生了這麼一件事,但僅止於此。讀完了,知道有這麼個人、這麼件事就完了,沒有給人更多的聯想,沒有給人留下餘味。這點我跟許多同誌在下麵就我們具體的作品都交換過意見了,大家也覺得自己的作品不深刻,但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這確實是個令人頭痛的事。比如劉英的《小鎮來的姑娘》(《嘉陵江》第四期),作品刻畫了兩個80年代的女青年,一個連續高考兩年落榜的“我”,熱愛音樂,又比較懂音樂;另一個是懂的音樂知識並不多、性格開朗的小鎮來的姑娘。劉英在這兩個人性格的豐富性上下了一些功夫,兩個人性格衝突寫得比較真實、細膩。遺憾的是對這兩個80年代中,處於社會下層的青年的思想狀況思考得不夠,開掘不深。比如“我”已經兩次名落孫山了,這一次顯得格外緊張,心情十分壓抑,原因是怕又考不起。作品表現了這點,但僅僅如此是不夠的。我們是不是可以想得更多一些,把人物行為的動機追得更深一些?“我”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地考?除了熱愛音樂這一點,“我”並不熱愛自己的家鄉,嫌家鄉太偏僻、閉塞,又貧窮又落後,因此想遠走高飛。可除了靠考上學校這條唯一的途徑,就無他法可想了。那麼:“我”怕考不起,難道就僅僅因為自尊心太強?自尊心的後麵,“我”還想到了同學,鄰居,他們的憐憫,他們的幸災樂禍,他們種種竊竊私語、他們公開的嘲笑和奚落;還有父母、親戚等等,總之“我”的感情是極其複雜的。之所以複雜,與周圍的環境肯定有千絲萬縷的聯係的。同樣,那位小鎮來的姑娘,對考不考得上卻比較坦然,她是因為男朋友要她考出那個山旮旯。她想的卻是考上了,多學些東西,好回到家鄉教那些可愛的學生,考不上她同樣回去教那些學生。她為什麼會這樣想而不那樣想?這跟她的生活經曆、她的家庭、生活、環境分不開的,這種坦然前麵,必然有一個獨特的內心世界。當然,我並不是說,要把所有這些都寫出來,那肯定不是短篇所能容納的。但是,我覺得在動手寫之前,這些都要想清楚,要想透徹。這樣,人物的性格才有邏輯依據。想透徹了再寫跟想得不深就寫,寫出來的效果是大不一樣的。假如劉英思索得很深很透,這篇作品可以比較充分地反映出當代青年的苦惱、困惑、希望和追求,是可以使人感受到這個時代的新矛盾、新的變化。能夠這樣,這篇作品就豐富而深刻了。不知道劉英讚不讚成我這個說法。比較起來,她這篇作品還是寫得比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