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僂病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簡稱,是由於維生D不足所致的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症,多發於3個月以後的嬰兒。初期的主要表現是非特異性神經精神症狀,如煩躁、睡眠不安、容易受驚嚇、夜間容易啼哭、與環境無關的多汗等。活動期主要表現為骨骼改變和運動發育落後,骨骼改變的主要表現是顱骨軟化,即用手指輕壓顳骨(太陽穴後上方)或枕骨(後腦勺)中央部位感覺顱骨內陷,並隨手放鬆而彈回,即所謂“乒乓顱”,此外還可能有方顱、前囟增大、閉合延遲、出牙延遲、雞胸或漏鬥嘴、“O型腿”或“X型腿”等。佝僂病如不及時治療,常會遺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主要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

(2)維生素D及鈣、磷攝入不足。

(3)維生素D及鈣、磷吸收障礙。小兒膽汁瘀積症、膽總管擴張、難治性腹瀉、脂肪瀉、慢性呼吸道感染,腸道脂質吸收障礙均可影響維生素D和鈣、磷的吸收。

(4)疾病的影響。如慢性呼吸道感染、胃腸道疾病影響維生素D和鈣的吸收和利用,易患佝僂病。

調節飲食

預防佝僂病應從胎兒期抓起,母親在孕末期要注意營養,多吃蛋類、動物肝髒等含維生素D及蛋白質多的食物,經常曬太陽,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和鈣劑。合理喂養對預防佝僂病是十分重要的,以下是對媽媽們的一些建議:

①寶寶出生後應盡量采用母乳喂養,因為母乳中維生素D以及其他營養物質易於吸收。媽媽的母乳很重要。媽媽要多吃一些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肝類、魚子、蛋黃等,促進鈣的吸收,保證母乳中鈣的含量,可預防寶寶患佝僂病。

②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後,不要以穀類食品為主,否則會影響膳食中鈣鹽的吸收,應逐步添加蛋、肝等含維生素D多的食品。

③曬太陽是預防佝僂病最方便經濟、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因為紫外線照射在皮膚上,可使皮膚產生維生素D,這是人體內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在正常天氣下,每日曬太陽2小時左右就可以滿足維生素D的需要。夏季避免陽光直曬,可在樹陰下玩耍,也可以達到日曬的目的。曬太陽時不要隔著玻璃、戴著帽子或口罩,否則達不到抗佝僂病的目的。

④膳食中維生素D的含量較少,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按時服用維生素D和鈣劑,並定期到保健單位進行健康查體,在醫生的監測下增減藥物劑量。一般嬰兒每天需維生素D約400國際單位。對體弱生病的孩子和生長速度較快的孩子,如早產兒、雙胞胎低出生體重兒、肥胖兒要格外注意,因為這些孩子需要維生素D及鈣的量大一些,如補充不足,極易發生佝僂病。

橙色警示

維生素D過多攝入時可以引起維生素D過多症,甚至發生中毒,表現為頭痛、厭食,血清鈣、磷增加,軟組織鈣化,腎功能衰竭、高血壓等症狀。寶寶攝入維生素D過量,會影響智力的發展,還會導致骨骼硬化。

因此,在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的時候,一定要根據病情、飲食情況,計算好用量,密切觀察用藥後反應,隨時調整劑量。用藥的原則是食補最好,既安全又有效;能口服就不用注射,利於隨時調整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