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
十四世祖王大澄,風水寶地親選定;
同舟共濟建村場,人丁興旺財廣進。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
(2)美麗山村石湖坡
後人有詩讚曰:
遠近聞名石湖坡,山清水秀花果多;
青龍雄獅前方守,兩溪流入南流河。
門樓瓦房高牆城
我們石湖坡(包括上高屋和下底屋)是一座依山傍水,四麵山林環抱的美麗小山村。上高屋背靠背夫嶺(上圖),左傍擔水坑,右臨始公壩。
村莊內,建有上、中、下三座大廳,每兩座間有一個大天井。其兩側有正屋、橫屋、廂房,渾然一體。下廳前麵是一大石灰禾坪,再前麵是左右兩張大魚塘,再前便是有座兩層樓高的大門樓。
樓門前的右邊又是一張魚壙,左邊是一片草地。這三張魚塘之間,都是有暗溝相互連通的。
整個上高屋的四周,全用石灰、沙、黃坭做的三合土築成兩尺厚、四米高似正方形的城牆圍繞起來。
城牆的四個角,還築有四個未蓋頂的小炮樓。在城牆內牆,每隔十米處便設有一個槍炮眼,可從炮眼處窺見外麵幾百米開外的一切景物,真正是一座名符其實的易守難攻的堅固城池。
村莊後山,背夫嶺上,遍山滿布,蒼鬆翠竹,草木蔥蘢,茶果遍嶺。
在山左側,長滿椎樹,秋末冬初,椎果落下,滿地皆是,村上小孩,四出撿拾,童聲笑語,到處可聞。
走進城肚大門,再往右邊幾十米處,有一個小城門。小城門外又是一個約兩畝多的荔枝果園。因此,整座莊園內外,像個大果園。全都種滿荔枝、龍眼、菠蘿、蜜柚、楊桃、桃子、李果、香蕉、石榴、蕃柏等南方特產水果。一年四季,碩果滿園。
城肚內外,三張池塘,房前屋後,莊前左右,種滿花草,玉蘭石榴,楊柳芙蓉,玉桂之類,比比皆是。
池塘水中,鯉鰱鱅草,家禽鵝鴨,常在池中,嬉戲漫遊。
每年春天,桃紅柳綠,百花爭豔,蝶舞蜂飛。
夏秋季節,玉桂玉蘭,四處飄香,果園樹枝,碩果累累,百鳥歡唱,勝似瑤池仙境一般。
整座山莊,布局勻稱,房舍儼然,氣勢偉宏。真是遠近聞名的一座世間罕見的好莊園。
而我們的下底屋,卻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它是一律的新做的泥磚平房,除了我祖父建有一座兩層的樓房(下圖二)外,其餘都是典型的南方農村常見的客家人固有的村場布局結構。
正中間是一個由上下兩座大廳組成的,並用來安放先祖靈位的亞公廳(下圖一)。它是專供舉辦逢年過節時,孝敬祖宗,三朝滿月,婚男嫁娶等紅白喜事,及平時休閑娛樂的公共場所。
東西兩旁,房子都成對稱結構的並排平房;亞公廳前,一大天井,左右兩廂,仍有天井,相互對稱,十分均衡。
村上四周,種有竹木,龍眼荔枝,李果番柏,楊桃菠蘿,大都齊全。
雖然,與上高屋城肚相比,相差甚遠。可是,一年四季,水果不斷。除供人享用,略有剩餘,逢到墟日,上市出賣,所得銀幣,解決鹽油。
當年農間,所建村場,結構完善,腳踏出屋,即可相見,能把親情,凝聚一起。但是,隻有是同祖共族者,才會像這樣設計進行建築。
要知道,我祖父這脈和隔離屋的六滿公他們,都是同屬四世後裔之故所至。
正是:
上村遠近名莊園,門樓瓦房高牆城;
下麵屋場有特色,獨具一格好村間。
山莊四麵坡田垌
那時候,我們下底屋人不算多,也就30來個吧。其中,十五歲以下的小孩,就已占了十多個。可也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農村村場。
你要是從五百米遠處的三世祖嶺(下圖二),往前眺望這座山村時,在你的眼瞳下,頓時便會出現一番非同尋常的奇麗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