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諸子百家,群星璀璨(4)(2 / 2)

兵家,是我國先秦、漢初研究軍事理論,從事軍事活動的一個學派。它是諸子百家之一,可以具體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主要代表人物有春秋時的孫武、司馬穰宜,戰國時的孫臏、吳起、尉繚、商鞅、信陵君、趙奢、白起,漢初的張良與韓信。

春秋戰國時,各諸侯國為了爭奪土地和人民,頻繁發動戰爭,這時候從事軍事活動的人和智謀之士就開始注意總結軍事方麵的經驗教訓,研究取得戰爭勝利的規律。這一類學者,我們統稱為兵家。兵家論述軍事活動的著作,就被稱為兵書。不同兵家的學說雖然各有異同,但是其中卻都包含著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因素。兵家的理論和實踐活動對中國古代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直接影響了中國古代社會的曆史進程,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思想遺產。主要的代表作有《黃帝陰符經》、《六韜》、《三略》、《孫子兵法》、《司馬法》、《孫臏兵法》、《吳子》、《尉繚子》、《將苑》、《百戰奇略》和《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圍魏救趙:戰國初期,魏惠王派大將龐涓帶領8萬精兵,采取突襲的辦法將趙國的國都邯鄲包圍了。龐涓指揮魏軍日夜急攻,趙國抵擋不住,就派出使者向齊威王求救。齊威王決定發兵,他想任命孫臏為大將,率兵救趙。孫臏覺得自己是殘廢之人,不適合擔任大將,就推薦田忌任大將,自己做軍師,為田忌出主意。

齊威王答應了孫臏的要求,任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帶領8萬軍隊救趙。齊軍出發後,田忌主張直接帶領軍隊到邯鄲和魏軍交戰,快速地解救趙國的危難。

可是孫臏不讚成這樣硬碰硬的打法,他提出應該趁現在魏國國內兵力空虛的機會,發兵進攻大梁,這樣就是攻敵之必救,那麼龐涓肯定會率領魏軍回救大梁,齊軍就可以以逸待勞,讓魏軍處於奔波之中,輕鬆戰勝魏軍,所付出的代價也比較小。

田忌采納了孫臏的建議,率領齊軍殺往大梁。魏軍費了好大勁才剛剛把邯鄲攻下,這個時候卻傳來了齊軍已經進入魏國境內,大梁告急的信息。這下子把龐涓給嚇壞了,他顧不上休整部隊,隻好倉促留下少部分兵力防守邯鄲,然後率領魏軍馬不停蹄地馳援大梁。結果到桂陵的時候,魏軍陷入齊軍的包圍之中,魏軍長途奔波,士兵們已經疲憊不堪,怎麼打得過以逸待勞的齊軍。魏軍戰敗,主將龐涓被活捉,最後魏國隻能和齊國講和,將邯鄲歸還給趙國,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之戰。

談到兵家,有必要特別提到被譽為“兵聖”的孫武。孫武,字長卿,後人尊稱其為孫武子、孫子,春秋時偉大的軍事家、思想家,著有《孫子兵法》一書。

孫武是齊國田氏的後裔,齊國發生內亂後,他帶著妻子兒女逃到吳國避難,後來被伍子胥推薦給吳王闔閭,在吳王闔閭麵前斬美姬練兵,得到吳王的賞識,最終被委以大任,統帥吳國軍隊。吳國軍隊在他的率領下先是采取分兵襲擾楚國的策略,讓楚國疲於應付,接著孫武抓住機會討滅了吳國的叛臣,後來又用三師疲楚的戰術攻打楚國,采取遊擊戰和運動戰相結合的方式,楚軍退則吳軍進,楚軍進則吳軍退,結果攻取了楚國的城池,殺死了楚國的大將。最後,孫武率領吳軍采取長途奔襲的戰術,深入楚國境內,攻下楚國的國都,楚昭王被迫逃入雲夢澤之中。但孫武看到吳王闔閭逐漸變得驕橫,聽不進勸諫,就以回國探親為名,帶領妻子兒女離開了吳王,從此隱居於山林之中。

1.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2.君命有所不受。

3.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4.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5.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6.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7.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

8.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9.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鈍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10.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11.故兵貴勝,不貴久。

——《孫子兵法》

連橫合縱,調度天下——縱橫家

縱橫家是戰國時期主要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一個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鬼穀子、蘇秦、張儀等人。其中鬼穀子是縱橫家的祖師,蘇秦是合縱派的主要代表,張儀是連橫派的主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