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中國史學,浩如煙海(4)(3 / 3)

《宋史》的特點是史料非常豐富,敘事詳盡,因為宋朝的史學發達,留下了很多的史學資料,因此元人就利用舊有的宋朝史料編撰成了《宋史》,基本上保存了宋朝國史的原貌。

《宋史》對於宋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關係、典章製度等方麵以及活躍在這一曆史時期的許多人物都做了比較詳盡的記載,是研究兩宋三百多年曆史的基本史料。所以說盡管《宋史》的疏漏比較多,但是仍然保存了很多已經散失的原始資料,是了解和研究兩宋曆史的重要史書。

《宋史》最大的缺點就是比較粗糙,編成之後沒有經過認真地裁剪和考訂,所以看上去有些亂,而且《宋史》尊奉道學(理學)的思想傾向也很明顯,在《儒林傳》之前首創了《道學傳》,記載了宋朝一些理學家的事跡,例如周敦頤、張載、二程、朱熹等人,還極力否定王安石變法,把變法派全都列入《奸臣傳》中。

2.《遼史》

《遼史》和《宋史》是同時修撰的,是由脫脫等人編撰的紀傳體史書,全書共116卷,其中包括本紀30卷、誌32卷、表8卷、列傳45卷以及國語解1卷。記載了從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到遼天祚帝統治時期的遼朝曆史(公元907年到公元1125年),還涉及了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的曆史。

遼朝的統治者很注重修史,所以留下了大量的曆史資料,《遼史》就是元人在參考遼人留下的史學資料的基礎上修撰的(主要資料有《遼實錄》70卷),另外元人還參考了一些宋人(主要資料是南宋葉隆禮的《契丹國誌》)和金人(主要資料是金人陳大任修撰的《遼史》)關於遼朝的曆史資料。

《遼史》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列表比較多,共有8表,僅次於《史記》和《漢書》,其中的《遊幸》、《部族》、《屬國》3表是《遼史》的首創。在“誌書”的部分,《遼史》首創了《營衛誌》,詳細記載了契丹的營衛概況、各部族的建製和分布等情況;把《兵誌》改為《兵衛誌》,詳細地記述了遼代軍事組織的情況,這兩種誌書對我們了解和研究遼代的政治、軍事和民族情況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國語解》一卷對書中用契丹語記載的名稱實物加以注釋,為我們閱讀《遼史》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當然,《遼史》也存在著太過簡略、前後矛盾、史實不清的缺陷,但是它的史學價值仍然是不可低估的。

3.《金史》

《金史》也是脫脫等人修撰的史書,是反映女真族所建的金朝興衰始末的重要史書,它是元修三史中編撰的最好的一部史書。在《金史》編撰的過程中,歐陽玄(元代的史學家、文學家)的貢獻最大,他製定了《金史》全書的通例,並提出了其中的要點,書中的讚、表、奏都出自他的手筆。

全書135卷,其中本紀19卷、誌39卷、表4卷、列傳73卷,記載了從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收國元年(公元1115年)到金哀宗完顏守緒天興三年(1234年)蒙古滅金,總共120年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