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畫人物描法工細,以色暈染麵部,神采意態俱備,開一代風氣,與董伯仁(隋初著名畫家,善於畫亭台樓閣、人物)齊名。
中國山水畫簡稱“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但當時還沒有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出來。隋唐時開始獨立,五代、北宋時期漸漸趨於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
中國山水畫傳統上按畫法風格具體分為: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小青綠山水和沒骨山水。
“三遠”是山水畫的技法名稱,這個詞涵蓋了山水畫的透視關係,也是山水畫的構思觀念。這個詞是宋代的畫家郭熙在他的繪畫論著《林泉高致》中提出的,具體來說就是“高遠”、“深遠”、“平遠”。
出身貧寒的“畫聖”——吳道子
吳道子,唐代第一大畫家,擅長畫佛道故事、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其精通佛道、人物,長於壁畫創作。年少時家貧,在社會上做畫工,年輕時就因善於繪畫而小有名氣。後曾出任地方官,不久辭職,流落到洛陽的寺院從事壁畫創作。開元年間以善畫之名被招進宮廷,為皇室作畫。
吳道子的繪畫具有獨特風格,是中國山水畫的祖師。他創造了筆間意遠的山水“疏體”,讓山水畫成為獨立的畫種,從而結束了山水隻作為人物畫背景的附庸地位。所畫人物衣褶飄舉,線條遒勁,人稱蓴菜條描,具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效果,被譽為“吳帶當風”。他還於焦墨線條中,略施淡彩,世稱“吳裝”。作畫線條簡練,“筆才一二,象已應焉”,有“疏體”之稱。
吳道子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他被人們尊為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蘇軾曾稱讚他的藝術為“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吳道子繪畫無真跡傳世,傳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圖》可能為宋代摹本,此外還流傳有《寶積賓伽羅佛像》、《道子墨寶》等摹本,另外吳道子還有《地獄變相》等壁畫。
在中國畫中,凡是以花卉、花鳥、魚蟲等作為描繪對象的畫都被稱為花鳥畫。花鳥畫的畫法中有“工筆”、“寫意”、“兼工帶寫”三種。
工筆花鳥畫就是用濃、淡墨勾勒出動態的形象,再用深淺分層次上色。寫意花鳥畫就是用簡練概括的手法去描繪對象。介於工筆和寫意之間的花鳥畫就是兼工帶寫花鳥畫。
身世顯赫的宮廷畫家——閻立本
閻立本是唐代著名畫家、工程學家,出身貴族,外祖父是北周周武帝。他擅長工藝、繪畫、建築,隋文帝和隋煬帝都看重他的才華,在隋朝擔任將作少監,專門負責建築工程一類的事情。唐朝建立後他擔任了工部尚書、右相等職務,是朝廷重臣,他還為唐太宗畫《秦府十八學士》、《淩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被當時的人讚譽。
他在繪畫方麵先跟隨父親和兄長學習,後來又師法張僧繇和鄭法士(隋初著名畫家),善畫人物、車馬、台閣,尤其擅長肖像畫和曆史人物畫。他的繪畫線條剛勁有力,人物栩栩如生,色彩沉著古雅,筆觸比顧愷之細致,把人物的神態刻畫得非常細膩。閻立本的作品備受後世尊崇,被稱為“神品”。主要繪畫作品有《步輦圖》、《曆代帝王圖》、《職貢圖》、《蕭翼賺蘭亭圖》等等。
曆史畫是以曆史事件、曆史人物為題材的繪畫。中國的曆史畫始於漢代,現存的漢代墓室壁畫以及畫像石和畫像磚上都有所表現,到唐代時曆史畫得到了重視,尤其是曆史人物畫。宋代以後曆史畫隨著水墨山水畫和花鳥畫的興盛而逐漸衰落下來。
繪畫六法是南朝齊梁時的著名畫家謝赫在他的繪畫理論巨著《古畫品錄》(中國繪畫史上舉足輕重的傳世之作)中提出的關於繪畫的創作方法,對中國古代繪畫創作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六法”具體來說就是:“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移模寫”。
三品是中國畫的一個術語,是指品評書畫藝術的三個等級,即神品、妙品、能品,源於南朝梁時庾肩吾的《書品》。
三病是指繪畫中用筆的三個毛病,一是版,版則畫出的圖像沒有圓渾之感;二是刻,指運筆時心中產生懷疑,沒有辦法專心作畫;三是結,就是畫出的東西線條不流暢。
各有千秋——山水畫的北派和南派
中國的山水畫到北宋初年分為北方山水畫派和南方山水畫派兩個派係,北宋北方山水畫派由荊浩(五代時著名畫家)開創,他著有《筆法記》一書,係統地介紹了一些繪畫方麵的理論,對山水畫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