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畫壇四大家簡稱為“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畫的四位代表畫家的合稱。具體是指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四人。他們四個人的繪畫雖然各有特點,但都是從董源、巨然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他們都重筆墨、尚意趣,並注意和書法詩文相結合,是元代山水畫的主流,對明清兩代影響很大。
“元四家”對中國山水畫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四人都是元末明初時江浙一帶人,生活在元末社會的動亂之中。他們都擅長水墨山水和竹石,是典型的文人畫風格。雖然他們每個人的社會地位以及生活境遇不盡相同,但是他們不得意的遭遇卻是相似的,而且在藝術上都受到了趙孟的影響,加之他們自身的積極探索和努力,最終共同將中國山水畫的筆墨技巧推到了一個高峰,對後世繪畫的影響很大。
黃公望:原名陸堅,10歲時過繼給90歲的黃公為子,改名為“黃公望”。他年輕時做過小官,後來因事受到牽連坐過牢,出獄後做了道士,開始畫畫。50歲後隱居杭州,專心於山水畫創作,他被譽為“元代四大家之冠”,曾經得到舅舅趙孟的指點和傳授。他擅長作水墨和淺絳兩種山水畫,並能融合各家之長。所作之畫“峰巒渾厚、草木華茲”。
晚年的黃公望深入到大自然中去認真地觀察體悟,終於形成了“氣清質實,骨蒼神腴”的藝術風格,他的代表作品是《富春山居圖》、《快雪時晴圖》等。
王蒙:王蒙生活於元末明初,從小就和外祖父趙孟學習繪畫,長大後也跟黃公望、倪瓚等人多有交往。他作畫時喜歡用焦墨渴筆,點綴細碎苔點,畫麵繁密充實。他的畫多表現隱居生活,運筆和寫景富有層次變化,構圖喜歡那種滿滿當當的感覺,色彩對比強烈,用筆樸實老辣,代表作有《青卞隱居圖》、《夏日山居圖》、《春山讀書圖》等。
倪瓚:字雲林,出身於元末大地主家庭,從小就過著衣食富足的生活,但是卻並沒有染上紈絝子弟的風氣。他學養深厚,又清高孤傲、潔身自好,他的畫古淡天真,靜謐恬淡、境界曠遠,代表作有《江上秋色圖》、《虞山林壑圖》、《漁慶秋霽圖》等。
吳鎮:號梅花道人,其人博學多識,性情孤傲,長時間隱居鄉裏,在杭州依靠為人算卦為生。他的畫師法巨然,善用濕墨,充分發揮了水墨畫的特性。他特別喜歡作漁父圖,表現出蒼茫的氣象,所畫多為江南名山景色,畫風沉鬱蒼茫,代表作品有《嘉禾八景圖》、《水村圖》、《雙檜平遠圖》等。
潑墨是國畫的一種畫法,具體方法是:用筆蘸著墨汁大片地灑在紙上或是絹上,畫出物體的形象,就像把墨汁潑上去一樣,比如說潑墨山水畫。
白描是中國畫的技法名,是用墨線去勾描物象,不著顏色的畫法。
“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明四家”具體是指沈周、文征明、唐寅(即唐伯虎)、仇英四位明代畫家,他們四個人都在蘇州從事繪畫活動,因為蘇州屬於吳地,所以他們也被稱為“吳門四家”。
四人之中沈周與文征明都擅長山水畫;唐寅師法南宋院體畫,對山水畫、人物畫都很擅長;仇英則擅長工筆人物、青綠山水。他們四個人各有所長,共領風騷,但是除了沈周與文征明有師承關係外,唐寅和仇英另有師法,因此“明四家”隻是對明代四位成就頗高的畫家的尊稱,並不存在派別上的同一關係。
沈周:明代傑出畫家,號白石翁,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他的畫大都描寫南方山水以及園林景物,表現了文人生活的幽閑意趣;有的時候也會描繪名山大川,表現傳統山水畫的“三遠”之景。他能融會貫通宋元以來各家的長處,形成自己粗筆水墨的全新風格,用筆沉著勁練,以骨力取勝,代表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