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氣質典雅的漆酒器(1 / 1)

戰國時期,青銅酒器逐漸衰落。到了秦漢之際,在我國的很多地方,漆製酒具開始流行,後來漆酒器成為兩漢魏晉時期的主要酒具類型,在唐宋時期製作漆酒器的工藝不斷提高,而且有所創新,而青銅酒器卻淡出人們的視線。

漆器是用漆樹割取的生漆為塗料,塗在各種器物的表麵上所製成的日常器具。它有耐潮、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殊功能,而且可以配製出不同色漆,這就使酒器光彩照人。

魏晉漆酒器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漆器工藝,基本上繼承了戰國的風格,但有新的發展,生產規模更大,產地分布更廣,而且出現了大型器物,如直徑近一米,高半米的鍾等。同時,製造者巧妙地把若幹小件組裝成一器,如盒內裝反扣的耳杯。而且這時新興的技法中,有用針劃填金;用稠厚物質堆寫成花紋的堆漆等。一些器具的器頂還鑲金、瑪瑙或琉璃珠做裝飾,器口和器身上則鑲金、銀扣及箍,或者用金或銀箔嵌貼鏤刻的人物、神怪、鳥獸形象,並以彩繪的雲氣,山石等作襯托。一些漆酒器上還模仿以前的形式,在上麵刻銘文和書法作品。魏晉南北朝期間,開始流行坐床的習俗,漆酒器已經從漢朝的矮肥變為瘦長。而在這個時候,漆器也隻作為日常使用的器具,在喪葬中也很少使用漆器來作為陪葬品。

唐宋漆酒器

唐代,漆器的製作工藝達到了空前的水平,這時候出現了用貝殼裁切成物象,上施線雕,在漆麵上鑲嵌成紋的螺鈿酒器;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紋的堆漆的酒器;用金、銀花片鑲嵌而成的金銀平脫酒器。而且在製作漆酒器的時候,工匠們使用鏤刻鏨鑿等工藝,並且結合了漆工藝,這就使酒器精妙絕倫,成為具有大唐風格的工藝品。到了宋朝,出現了高度紋飾的漆酒器,元代的漆酒器中則出現了雕漆,其特點是堆漆肥厚,用藏鋒的刀法在器具外刻出豐碩圓潤的花紋,其風格淳樸渾成,製作精致,在質感上有一種特殊的魅力。但是這時候的漆酒器已經比較少了,而且性質逐漸轉變為一種藝術品。

漆酒器的風格特點

明清時期,漆器的種類最為豐富,它包括了堆漆、填漆、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雕填、螺鈿、犀皮、款彩、熗金、百寶嵌、剔紅、剔犀等,但是這個漆酒器作為實用器具已經很少出現了。

漆酒器和青銅酒器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沒有如同青銅器那樣具有禮器的含義,它隻是被作為一類實用器具。也正是這個原因,漆酒器的製作手段更加豐富。描金漆酒器是最為常見的,它是在漆器表麵,用金色描繪花紋的裝飾方法,而描金在黑漆地上為最常見,其次是朱色地或紫色地。斑漆是兩晉南北朝漆酒器中常用的一種技法,它是用兩種以上色漆,互相交錯,呈現各種花紋,猶如動植物身上的斑紋而得名。

填漆酒器是先在器具上刻成花鳥,以五彩稠漆堆成花色,然後磨平。點螺漆酒器是用貝殼、夜光螺等為原料,精製成薄如蟬翼的螺片,再把薄螺片放在在漆坯上,做成裝飾。金銀平脫漆酒器是把金銀薄片刻製成各種人物、鳥獸、花卉等紋樣,用膠粘貼在打磨光滑的漆胎上,待幹燥後再經研磨顯出金銀花紋,使花紋與漆底達到同樣平度,再推光製成精美的酒器。螺鈿漆酒器是用貝殼薄片製成人物、鳥獸、花草等形象,然後嵌在雕鏤或漆在器物上。

延伸閱讀

何謂“漆酒器”

用漆塗在各種器物的表麵上所製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美術品等,一般稱為“漆器”。生漆是從漆樹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樹膠質及水分構成。用它作塗料,有耐潮、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製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國,從新石器時代起就認識到了漆的性能並用以製器。曆經商周直至明清,中國的漆器工藝不斷發展,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中國的金、描金等工藝品,對日本等地都有深遠影響。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麵的重要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