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雅俗共賞的瓷酒器(1 / 1)

瓷質酒器在所有的酒器中,使用的時間最長,使用的範圍也最廣。它色彩絢麗奪目,工藝和造型多樣,但是從總體上看,它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做工和圖案都很精細,具有文雅趣味和觀賞價值的酒器,另一類則是做工比較粗糙,體現實用價值注重實用的民間酒器。

中國瓷器的發明大約在商代,這時瓷器的製作水平比較低,它們被稱為原始青瓷。後來,經過西周、春秋、戰國、秦、西漢的發展,到了東漢時期,人們就已經燒出了成熟的瓷器,在這一時期,瓷質酒器也開始出現在生活中。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南方和北方的瓷器生產得到廣泛的發展。三國到西晉時,江浙一帶出現了南方瓷器,瓷器比較廣泛的進入一些貴族的家庭,瓷器也成為一種財富和權勢的象征。

瓷製酒器的普及

南北朝時期,瓷器的生產擴大到長江上遊地區以及沿海的福建,這時候瓷質的酒器開始逐漸的普及。在此間,北方開始出現青瓷,並且發明了白瓷和敦厚、樸實豪放的釉中掛彩的醬釉、醬褐釉瓷器。隋唐時期,中國封建社會空前統一,空前繁榮,國運昌盛,經濟、文化、教育都達到封建社會的最高水平。這時,瓷器的生產也達到曆史的最高水平,各地出現了很多瓷窯。在全國範圍,還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麵。南青是指南方的越窯青瓷和秘色瓷,它們胎體細膩,釉光瑩潤,唐代詩人曾以“嫩荷含露”、“千峰翠色”、“古鏡破胎”來形容它的美。南方除有越窯之外,還有出產青瓷的金華婺州窯、溫州地區的甌窯、安徽淮南壽州窯、衢州地區的衢州窯、德清窯、湖南湘陰的嶽州窯和長沙窯、江西地區的洪州窯、四川的邛窯等。北白指的是以邢窯和曲陽窯為代表的白瓷,此外鞏縣窯、陝西鹹陽窯還生產了很有特色的三彩釉陶。這時候陶瓷也由青瓷和白瓷的單一色調,逐漸的變成青瓷、白瓷、黑瓷、花瓷、茶葉末釉瓷、釉下褐、綠、紅彩及三彩釉陶等多種形式。瓷器種類的增多和產量的增大,也促使了酒器的普及。

瓷製酒器的興盛

宋代,由於封建商品經濟的活躍,文化教育的昌盛,有著豐富技術和經驗的官窯、民窯在各地興起,它們生產出各類瓷器產品。這些產品不僅僅滿足皇室貴族、上層官僚集團的需要,而且滿足市民階層、商人、地主以及庶民百姓的需求。這一時期,瓷酒器已經十分普及了。當時,飲酒、品茶之風在社會興起,一些文人和士大夫們開始產生對精美瓷器具的追求,青瓷、白瓷的製作工藝也日臻成熟,工匠們也已能夠利用含有不同金屬氧化物配在釉中,燒成不同顏色的單色釉和彩釉瓷器。同樣一種釉,工匠還能巧妙控製窯中焰火,燒出色調各異、光彩奪目的瓷器,於是具有文雅藝術氣息的瓷器開始出現。

到了元代,陸上、海上貿易交通線的全麵開通,海外貿易獲得發展,這也促進了製瓷工藝的發展。這時候景德鎮逐漸成了全國瓷業中心,而以前的其他窯仍然具有活力,它們創造出許多優良的民用瓷和貿易瓷。景德鎮的瓷器已經出現了卵白釉、青白瓷、白瓷、青花、釉裏紅、藍釉、藍釉描金等新品種。

明清時期,青花瓷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上層社會和普通百姓都使用這類瓷器。但是兩者的意趣不同,例如上層社會使用的青花瓷酒器做工很細致,造型優美,瓷器上通常描繪有山水畫等優美的圖案;而普通百姓所使用青花瓷酒器在做工上相對比較粗糙,造型樸素,瓷器上的圖案也比較簡單,多為一些不精細的圖案或花紋。

延伸閱讀

青花瓷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的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是釉下彩的一種。

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豔、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標本是唐代的(也有學者稱唐青花並非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