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講演完畢,剛一坐下,你就喝彩。他認為你這是出自一般的禮貌。但是過一段時間,也許他認為你把他的講演早已丟在腦後了。這時你再對他表示你把他講演中的教益還銘記在心。這樣,他對你的恭維將會經久不忘,遠遠超過你對他講演的記憶。
可愛的人,自然是會討領導喜愛的。
我們與領導說話時,應多注意他的心理。
了解他人心理,不僅要抓住對大致的心理波動,而且要於細微之處下功夫,利用細小興奮的刺激來影響其特定情形下的心理,從而使你的讚美既巧收“潤物細無聲”之效,又有極強的針對性。領導,各有各的性格和特點,所以,我們首先要盡量地去了解他,才能愉快地交流。
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感興趣的事情,領導也不例外,我們可以仔細想一下,領導的興奮點究竟在哪兒?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暢談。
查利夫的一封信裏寫了這樣一段經曆。
“一天,我發現我需要得到幫助。”查利夫寫道,一個大型的童子軍集會將在歐洲舉行,我想爭取讓美國一家大公司的總裁資助一個童子軍成員去參加集會。
正巧,就在我去見他之前,我聽說他開過一張一百萬美元的支票。在支票失效後,他便用鏡框把它鑲起來。
“因此,我進入他辦公室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去看那張支票。一張一百萬美元的支票!我對他說我從未聽說誰開過一張一百萬美元的支票,我要告訴我的孩子們我親眼看見了一張一百萬美元的支票。他高興地向我展示了支票,我欣賞了一番,然後請他說說為什麼開了這麼一張支票。”
你注意到了沒有?查利夫開始並沒有談童子軍,沒有談歐洲大型童子軍集會,也沒有談他的目的,而是談了使對方感興趣的事。下麵就是結果:
“接著,我拜訪的這位先生說,‘嗬,對了,你找我有什麼事?’於是我說明了來此的意圖。”
“使我大吃一驚的是,”查利夫先生繼續寫道,他不僅立即答應我的要求,而且承諾大大超過我的要求。我請他資助一個孩子去歐洲。他卻資助了五個孩子,還有我本人。他給我開了一張一萬美元的信用證,叫我們在歐洲住七個星期。他還為我開介紹信,介紹給他在歐洲分公司的總裁,讓他們幫助我們。而他本人則將趕到巴黎與我們會麵,帶我們遊覽市容。從那時起,他為一些家境困難的孩子提供了工作。現在他仍活躍在我們中間。
“然而,如果我沒有發現他感興趣的事情,使他在興奮起來,那我就要花上十倍的努力去與他打交道。”
人逢知己幹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我們要很聰穎地走近上司,而不是一味謙卑和萎縮的服從。
接近領導,取得了解,這是走向事業成功的一個途徑。
接近上司,使自己不會成為“被領導遺忘的角落。”
但凡事都過猶不及,接近領導也要有個度,要做到不即不離。
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在機構中的地位畢竟不是平等的。而過從甚密就會產生平等化的東西。這些東西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讓你栽跟鬥。距離太近就會產生這樣一些不利於你的影響。
因為距離太近,領導就會把你看得一清二楚,自然你的缺點一旦觸了領導的一根筋,這就會把你的優點一並抹殺,打入另冊。
總之,與領導交往是關係到成敗得失的重大事情,我們隻有恰到好處地與之保持距離,才能完美地實現我們心中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