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即席講話的必備的語言技巧 (2)
這個並不太難,因為在一般需要即席講話的場合,如集會、參觀、訪問、聯歡等,它們的背景、具體環境,預先是知道的,所以,話題的大範圍是確定的,關鍵一點是能不能抓住現場氣氛的特點,說出一點新鮮的話來。這就需要選擇一個展開話題的最佳角度。這個選擇是在觀察現場、體味氣氛、了解他人、知己知彼的基礎上確定的。切忌把別人說過的話題拿來再說,力避雷同、追求新意。因為,能打動人的話,必然是在己真,在人也新。要做到這一點,有效的辦法是提高層次,轉換角度,高屋建瓴,另辟蹊徑。雖身在現場,但先要從思想上站在圈外,縱觀全局,細察情勢,再做決定。若先說,就要先聲奪人;後講,也要後發製人,道別人之未道,方顯獨到。至於是先說還是後說,要根據自己的靈感、對問題理解的程度,以及對現場的感受,分析利弊,適當把握。總之,要選擇一個適當角度、最佳時機來展示自己,這樣,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明確了目標,選好了角度後,第二步是順應思路組織材料。從即席講話人來說,現場準備,不可能去講宏篇巨論;從聽眾來看,由於是一種特殊場合,既不可能,也沒心思去聽滔滔不絕的講話。即席講話要精彩、熱烈,要少而精,多則五六分鍾,少則兩三分鍾,最好不要超過五分鍾;從內容上說,一次隻說一個問題,集中力量,說深說透說精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短話比長話更難講,但是,它留給人的印象卻也往往更深刻。
美國前總統裏根在洛杉磯第23屆奧運會上的致詞,僅有16個英文單詞,翻譯成中文也隻有25個漢字。他的致詞是這樣的:“我宣布進入現代化的第二十三屆奧運會,在洛杉磯正式開幕!”短短的25個字的講話,把第幾屆、什麼會、在哪裏開、其時代特征都講了出來。這一講話,創造了奧運會開幕式講話的精彩而簡短的記錄。
話說回來,確定了話題1、選定了角度、時機,緊接著就是確定講話的思路,或者說線索,並在這線索的每一段上找到關鍵的,雖片言而居要的閃光點。這樣,有線、有點,一篇簡短的即席講話的骨架子就有了。如果說起來能夠方寸不亂、從容發揮,使講話豐富充實,沒有明顯的語病,那麼,這樣的即席講話就算是成功的。
即席講話雖然具有臨時性、突然性,時間緊迫,但大多時候也不是沒有一點機會來加以準備的。應抓緊機會迅速準備,最好打個“腹稿”。至於這個“腹稿”如何打,這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以及不同場合,采取不同的形式。
首先,不管采取什麼形式,都要對即席講話的內容進行抽象概括。訓練有素者和對有即席講話經驗的人,在講話之前的短暫時間裏,就能根據場合的性質、環境、人員、氣氛等,確定要講的中心內容,以及先講什麼,後講什麼,不用專門考慮。而對於初次即席講話者來說,恐怕就要吃力些,不可避免地要出現一些漏洞,這需要在實踐中提高。經驗不多的領導者即席講話,可將內容高度濃縮,進行要點提示,以免疏漏。如我們要在歡迎新同事的會上即席講話,既要表示歡迎,又要根據對這位新同事有關特長的介紹並表示向他學習,在擬“腹稿”之時,我們可用“歡迎”、“新血液”、“學習”等諸如此類的詞來對講話內容進行抽象概括,以此作為講話主幹,適當加以發揚。
其次,要組織好句群。所謂句群,也叫句組,是前後銜接連貫的一組句子。它是一篇即席講話的基礎單位。一個句群有一個明晰的中心意思,稱為“意賅”,它可以使幾句話連結成群。如果我們準備三五個,或更多個“意賅”,發揮成句群,一篇即席講話“腹稿”也就出來了。這裏值得注意的是要掌握組句成群的技能。即席講話前可先想好幾個“意核”。
如,老同學聚會,有人突然提議讓你即席發言。你可以迅速定好這樣幾個“意核”,一是參加聚會很高興;二是奔騰的思緒勾起了美好的回憶;三是大家此時重逢別有新意;四是下次相會我們各自將會取得更大成績。然後從容不迫地邊想邊說。有的講話可分幾大段、幾小條,每條定幾個“意核”。圍繞這些“意核”,或補充,或聯想,或舉例,先後次序可隨臨場的情景與心境而相機處理。一個“意核”被充分地發揮之後,再按已確定的下一個“意核”講。運用這種采取打“腹稿”的辦法進行即席講話,會更好地適合即席講話的臨時性特點,使即席講話既有條理性,又有靈活性。
古語說:“言不在多,達意則靈。”語言是傳達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樣,即席講話的技巧和表現手法也主要體現於語言的運用上。要語不繁,字字珠璣,能使人不減興味;而冗詞贅語,嘮嘮叨叨,不得要領,必令人生厭。
入情入理,說服聽眾
講話的效果如何,不僅要看能否準確地表達,更重要的是要看聽眾能否理解和接受。由於即席講話是針對性很強的說話形式,所以,說話時一定要考慮到聽眾的心理需要,了解聽眾的特點,說出聽眾急切地想聽到的內容,這樣才能使講話受到歡迎,才能使聽眾易於理解,肯於接受講話人的觀點。另外,把話講到群眾的心坎上,必然大大促進雙方的心理交流,使聽眾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