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夜長明-36(完結)(1 / 2)

那年的冬天,瀘州城近郊的村子裏來了一位姓顧的年輕先生。顧先生開了私學,零零星星地招了左近的小童來讀書。顧先生用不多的學費置了一小片地,不種莊稼不養花草,卻植了數十株龍眼。旁人說先生要是想吃龍眼盡管說,瀘州這窮鄉僻壤別的沒有龍眼卻賤得很何必辛苦栽種,顧先生卻笑笑說原本就是知道這裏適合龍眼生長才決定搬來這裏的,旁人不禁側目。不出幾個月,這個私學便遠近聞名起來。顧先生學問好,人品好,待人又溫和,不但學中的孩子喜歡,街坊鄰裏更是讚不絕口。

獨身一人的顧先生,當然有不少好心人婉轉的打聽他的身世,然而他對這些卻無論如何隻字不提。還有些人家,竟然也顧不得搞清楚人家出身,便請了人來為自家姑娘提親。這事一開了頭便沒完沒了,顧先生疲於婉拒,最後不得不說,自己愛妻已亡,可這輩子都忘不了,因此絕不會續弦。眾人無一不歎息,一歎顧先生癡情,二歎白白浪費了好人好時光。也有些人不信,可看著顧先生始終清心寡欲的樣子,便也不由得不信。

其實,顧先生除了教書養樹外,還有一項愛好,那就是時不時地去城裏的茶館喝茶聽書。那裏的說書人,不但講些舊書段子,也議論如今的天下大事。

顧先生來的第二年,便有一件天下同慶的大事——當今皇上的淑妃娘娘不負重望地生下了一名皇子。皇子剛滿月,淑妃娘娘就被冊封為皇後,大皇子也早早封為皇太子。為了給太子祈福,百姓們都做了各式各樣的紙燈拿到河裏去放。顧先生也親手做了一個河燈,不過,沒有人知道,顧先生做河燈的那張紙上,密密麻麻地寫了許多秀美的字。到底叫什麼名字好呢,他那個姓起什麼名字都夠拗口的,顧先生微笑著想。

第三年,皇上破例開了春秋兩季恩科,還親自主持了殿試。對此舉,天下讀書人無不稱頌。有人說,顧先生也去考一考吧,說不準就能中個……叫什麼,叫進士是吧。鄉下人也是剛剛才學會“進士”這個名詞,卻不知道眼前的人便是彼年進士的第一名。顧謹言一麵搖頭,一麵想,若當年他也親自殿試的話,不知道是怎樣一種光景。

第四年,皇上更加勵精圖治,力倡任人唯賢,提拔了不少年輕臣子,說是以新換舊也不為過。據說,其中有一名大臣的政績格外出眾,那就是新上任的大理寺卿,名叫孟慈。再下來,這些朝廷的新一代果然不負皇恩,一時間政治清明、民富國強,盡顯盛世之氣。

沒有了內憂,第七年,西域邊境小小的衝突,惹得皇下令集全國之兵力征討突厥。

第八年,天朝大軍已將突厥逐出西域,但在陰山一帶,遭遇了突厥軍隊的殊死抵抗,久攻不克。軍情傳到京都,皇上不顧朝中大臣阻攔,決意禦駕親征。

在那半年的時間裏,顧先生請來幫傭的大娘經常看見東家緊皺著眉頭望向西邊,口中還念念有詞;有一回東家不小心讓篾條劃破了無名指,大娘趕緊去廚房裏撕下蜘蛛膜來給他敷在傷口上,卻見他眼中已盈滿了淚水。大娘不住搖頭,至於疼成這樣麼,果然是讀書人再怎樣都是弱不禁風……

好在,禦駕親征讓士兵們士氣大振,雖然也是損失慘重,但終於攻下,突厥軍隊從此一瀉千裏。

皇上返朝,百姓大頌英明神武,雖然有傳聞說皇上其實也不小心在亂軍之中挨了一刀。顧先生將那個遊方的說書人追出城外三裏,“顧先生我求你了,我說的那些您難道聽不出來是編的麼,我哪裏能知道皇上到底有沒有受傷,您就請回吧……再說,這皇上不是好好的上朝麼,必然是沒什麼大事。顧先生若真想知道究竟,還不如托京城的親戚朋友打聽……”

第十年,東突厥盡滅,天朝從此西麵無憂。而皇上,經營了十年,如今才可算是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而且是盛於先代的王朝。

其年,皇帝不過二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