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製伏病毒的千鈞棒(1 / 2)

第六十一章製伏病毒的千鈞棒

幹擾素的發明

病毒是世界上最微小的生物,它可以隱身於細胞之內興風作浪,飛揚跋扈,禍害人類。幹擾

素發明後,活病毒的繁殖明顯被抑製,並紛紛夭折,如孫悟空金箍棒下降伏的妖怪,滅了威

風。

罪魁禍首畢現原形

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利傑克斯博物館裏,保存著一幅1619年荷蘭畫師的鬱金香靜物畫,但畫

上畫的是病態的鬱金香。當時,人們以病態的鬱金香為美,幾近狂熱,就像中國古代崇尚病

西施和病態的林黛玉一樣。一個得病的鬱金香球莖竟能換到牛、豬、羊,甚至成噸穀物,上

千磅奶酪。其實,那種病態鬱金香是由一種當時還不知名的病原體造成的,因禍得福,病態

鬱金香反而身價百倍。

1892年,俄國人伊萬諾夫斯基,曾研究了一種使煙葉生斑點的煙草花葉病。他壓根兒沒有想

到是細

菌以外的其他病原體,認為一定是某種細菌在煙葉上為非作歹,便用一種過濾器去捕捉那種

細菌,沒能成功,他為此還責怪過濾器有毛病。

1897年,荷蘭細菌學家貝傑林克重複了伊萬諾夫斯基的實驗。他斷定,肇事的罪魁禍首是一

種體

積非常小的病原體,不是細菌,而這些病原體在顯微鏡下看不到,細菌過濾器也不能捕捉到

們,他用拉丁文給這種病原體取了一個大名,叫做Vinws,原意是毒。後來這種病原體被人

們稱為病毒。

現在,人們已經知道,病毒確實非常小,普通病毒的大小隻有一般細菌的1/1000,例如黃熱

病病毒的直徑

隻有1/50微米,而1微米等於1/1000毫米。難怪它從伊萬諾夫斯基手中逃掉了。

神秘物質撩開麵紗

1899年,古巴流行黃熱病。美國細菌學家裏德帶領一個研究小組到古巴去調查病因。當

排除了所有可能的傳染途徑以後,他們把目光集中到了一種伊蚊身上,因為那些黃熱病病人

被伊蚊叮咬過。一位叫拉齊爾的醫生,有意識地讓叮咬過黃熱病病人的伊蚊來咬自己,結果

,他也患上這種病,不久便死了。死因證明伊蚊是傳播某種病原體的媒介,這種病原體就是

病毒。拉齊爾醫生為醫學獻身的精神,更加激勵起世界研究病毒的學者的鬥誌,掀起了陣陣

學術高潮。

當時,一些非常有趣的現象發生了。一種病毒盡管侵犯過人體,但由於外界環境的不同或人

體的差異等因素,這種病毒會發生變化,結果是,即便是同一種病毒,也會產生致病力強弱

不同的毒性群體,醫學上叫做毒株。而同一病毒的不同毒株彼此之間有對抗與幹擾現象。另

外,又有人發現,當植物被病毒侵犯後,將其毒株汁液注入到動物體內,結果在動物體內產

生了特殊的反應。

這些現象告訴人們,同一病毒的不同毒株之間或病毒與病毒之間,或許存在著某種互相幹擾

的情況,利用這種情況,也許可以防治病毒疾病。

50年後,醫學界普遍發現,一種細胞感染某些病毒後,會對另一種病毒的繁殖起著幹擾作用

。

1957年,英國人埃薩克斯和瑞士人林特曼進行了一次舉世聞名的實驗,證實了這種現象;同

時,他們還找到了產生這種幹擾現象的源——幹擾素。

一天,埃薩克斯在實驗室取了一管流行性感冒病毒,為讓人們都失去傳染的活性,他把病毒

放在本生燈

的火焰上烤熱加溫,將這些病毒都一一殺滅。然後,埃薩克斯取來一種物質,叫做雞胚絨毛

尿囊膜塊,它是雞胚胎裏的一種東西。埃薩克斯將殺滅的流行性感冒病毒放在這種膜上,一

放入攝氏37度的孵箱裏孵化幾個小時,取出後,將這些膜塊去掉,另外再放入新鮮的雞胚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