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承載信息高速公路的引線(1 / 3)

第七十二章承載信息高速公路的引線

光纖通信的發明

光纖通信的發明,使人類信息傳輸方式有了質的飛躍。人類有理由相信,當我們奔向信息高

速公路時,正是光纖通信網織就了我們腳下的跑道。

新型通信性能卓著

在日本奈良縣生駒市東生駒鎮,有300戶居民家庭使用光導纖維,

雙向有線電視把各家各戶同電視傳播中心、圖書館、醫院、學校、車站、商店、銀行、劇場

、警察局等單位連接起來,使每個人坐在家裏就可以通過雙向電視終端上課、查閱圖書資料

、問診、同親朋好友交談、預訂車票、選購商品、收看劇場表演的各種節目等等。這個小鎮

就是舉世矚目的光導纖維實驗基地。

光纖通信,屬於地麵有線通信,是把光信號輸入細如毛發的光導纖維而進行通信的技術。它

是以激光來取代電流,以光導纖維來取代銅線而已。

遠古時代的人們已知道用光來傳遞信息。公元前700多年,在我國北方就修建了許多烽火台

,每遇外敵入侵,便在烽火台上升起狼煙以傳遞警報。近代的信號彈,現代的導航燈塔,都

是利用光來傳遞信息的例子。

19世紀30年代,人類進入了電信時代。1837年,美國人莫爾斯發明了電報機。1876年,美國

語音學家貝爾發明了電話,1800年,貝爾又發明了光電話,它利用聲音振動話筒的薄膜,並

把聲音的強弱變化調製到光波上

來傳輸。在接收的一端,有一拋物麵鏡,它把發送端經大氣傳來的光波反射到矽光電池上,

使光能轉換成電流,再把電流送到話筒,於是又複原到原來的聲音。由於光電話所用的自然

光源在大氣中傳播時發散嚴重,而且易受阻擋,因而它隻能傳輸200多米,沒有什麼實用價

值。

要使光通信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必須發現理想的光源,找到良好的光傳輸介質。1960年,

美國物理學家梅曼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從而使激光作為一種理想光源得到迅速而廣

泛地應用。激光的方向性強、相幹性好、頻率極高,是用於通信的理想光源。但激光在大氣

中傳輸時,會受到氣候條件和障礙物的影響,因此,科學家們又開始致力於理想的光傳輸介

質的研究,終於研製出光通信的理想介質——光導纖維。

光導纖維的研製始於20世紀30年代,它是用超純度石英玻璃管在高溫條件下,經氣相沉澱後

拉製而成,細如發絲,有很好的導光性能。但由於它的純度和均勻度不高,在傳輸過程中對

光波的衰減很大,難以實用。1953年,荷蘭人範赫爾將一種折射率為147的塑料塗在玻璃

纖維上,製成比玻璃纖維芯折射率低的套層,得到光學絕緣的單根光導纖維。雖然塑料套層

不均勻,光能量損失太大,但畢竟是當今光導纖維的原型。

英籍華裔科學家高錕對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1966年,他首先從理論上指出

,如果消除光導纖維中的有害雜質,傳光能力將大幅度提高,可以把它作為光通信的介質。

他的建議很快被科學技術界采納。不久,純度高、導光性能強的光導纖維問世了。高錕是公

認的光纖通信的創始人,先後獲得25項專利證書和許多國際殊榮。1979年,他獲瑞典國際伊

利申通信獎;1982年,他被授予“ITT有執行權的科學家”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