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習慣19.善於休息
休息可以使一個人的大腦恢複活力,提高一個人的工作效能。身處激烈的競爭之中,每一個人如上緊發條的鍾表。因此,一名高效能人士應當注意工作中的調節與休息,這不但於自己健康有益,對事業也是大有好處的。
第十九章1 要高效工作,先會享受生活
現代的工作場合裏,步調都被調整得很快。一位西方評論家說過:“效率被視為這個時代對人類文明的最偉大貢獻。效率被視為一種永遠追求不完的力量,人們不可能達到的極致。”因此,在這個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我們就像一個機器人,機械的追求效率,而忽略了工作本身以及人的價值。太多機器按鈕等我們去按,生活忙亂不堪,工作效率低下且毫無樂趣可言,在效率的鞭策下每個人都像機器一樣忙得一刻也停不下來,這樣的生活注定毫無幸福可言。
的確,在大部分的工作環境中,把工作時間花在非目標導向的事情上,都會被認為沒有生產效果,缺乏效率。邀請同事去吃個舒舒服服的午餐,給同事慶祝生日,或是經常在辦公桌上插瓶花,似乎都是些不重要的小事,但是,如果連這些都舍棄,又和沒有精神生活的機器人有何分別?
事實上,以人的價值來看,我們應該依照人性來決定生活的步調。
整天工作並不會有效率。效果和花費的時間並不一定成正比。強迫自己工作、工作再工作,隻會耗損體力和創造力。我們需要時間暫時停下工作,而且要經常這麼做。每當你放慢腳步,讓自己靜下來,就可以和內在的力量接觸,獲得更多能量重新出發。一旦我們能了解,工作的過程比結果更令人滿足,我們就更能夠樂於工作了。
據國外心理學家的調查,幾乎有2/3以工作為中心的人,下班後不懂得放鬆,許多人以為在飯店飲酒取樂,醉生夢死便是放鬆。可在酒場上的君子們哪一個不是“有備”而來的呢?要麼是為了打通關係,要麼是為了飯後的紅章或簽字。這不僅不能緩解心頭的壓力,反而把身體也累垮了。追求效率和追求完美非常相似,它們都在我們能力所能企及的範圍之外,當我們將效率奉為生活的唯一標準,一旦達不到要求,就會為之生氣、煩躁,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複雜、痛苦,而且毫無趣味可言。
通用公司的總裁傑克?韋爾奇在這方麵的做法就十分值得我們借鑒。多年以來,他回憶起自己同妻子在森林中的漫步仍是興味盎然:
有一個夏天的下午,我與妻子到森林遊玩,我們到優美的墨享客湖山的小房裏休息,房子位於海拔二千五百公尺的山腰上,是美國最美的自然公園。
在公園的中央還有寶石般的翠湖舒展於森林之中。墨享客原就是“天空中的翠湖”。在幾萬年前地層大變動的時期,造成了高聳斷崖。
我的眼光穿過森林及雄壯的崖岬,轉移到丘陵之間的山石,刹那間光耀閃爍千古不移的大峽穀,猛然間照亮了我的心靈,這些美麗的森林與溝溪就成為滾滾紅塵的避難所。
那天下午,夏日混合著驟雨與陽光,乍晴乍雨,我們全身淋透了,衣服貼著身體,心裏開始有些不愉快,但是我們仍彼此交談著。慢慢的,整個心靈被雨水洗淨,冰涼的雨水輕吻著臉頰,瞬時引起從未有過的新鮮快感,而亮麗的陽光也逐漸曬幹了我們的衣服,話語飛舞於樹與樹之間,談著談著,靜默來到了我們之間。
我們用心感受著四方的寧靜。確實,森林絕對不是安靜的,在那裏有千千萬萬的生物在運動著,大自然張開慈愛的雙手孕育生命,但是它的動作卻是如此的和諧平靜,永遠聽不到刺耳的喧囂。
在這個美麗的下午,大自然用慈母般的雙手熨平了我們心靈上的焦慮、緊張,一切都歸於平和。
抽時間和家人到公園共度一個美麗的下午,而不是和以前一樣在辦公室中困坐愁城。放慢腳步,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靜靜地享受生活的悠閑,跳出效率的陷阱,或許我們會收獲更高的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