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心想事成不如心有目標(2 / 2)

但努力不是蠻幹。以效益為主導,而市場需求、經濟結構等問題都不能忽視。否則,你努力到死,也賺不到錢!

美國有一本新書,剛一上市就引起市場矚目,書名是《成為百萬富翁的八大步驟》,作者查理斯·卡爾森係統地采訪和調查了美國10位百萬富翁,從他們的致富經驗中,歸納出這本人人都可實踐而晉身7位數財富的行動手冊。

卡爾森提煉出的百萬富翁的八大行動步驟,其中的第一步是現在就開始投資。美國6成以上的人,連百萬富翁的第一步都還未邁出,每個人都有一堆理由,但其實都隻是在為自己找借口。沒錢投資嗎?卡爾森建議立即將收入中的10%~25%強迫用於投資;沒時間投資嗎?何不立即減少看電視的時間,把精力花在學習投資理財知識上。第二步則是製定目標。這個目標可以是準備好小孩子的學費、買新房子、50歲以前金錢無虞地退休……任何目標都可以,但必須要定個目標,並全力以赴地去實現。

缺乏一個明確的目標,即對人生的一種設計,或許正是你很少得到提拔和不能夠賺到更多金錢的原因。幾年前,美國作家蓋爾·希伊出版了一部暢銷書,書名叫《開拓者們》,他在撰寫這部書的時候,通過一份內容十分廣泛的“人生曆程調查問卷”,間接地訪問了6萬多個各行各業的人士,他發現那些最成功和對自己生活最滿意的人至少有兩個共同的特點:第一,他們喜歡有更多的親密朋友;第二,他們都致力於實現一個略高於其實際能力的目標。根據希伊的研究,這些開拓者們覺得他們的生活很有意義,而且比那些沒有長遠目標驅使其向前的人更會享受生活。

正如我們前麵分析的,我們要根據自身的基本條件與潛力,製定一個有一定難度但經過努力又能夠達到的目標。目標定得太低,就無法充分發揮個人的潛力;目標定得太高,就無法實現。用專家的話說,就是“跳起來摘蘋果”。伸手可摘太容易了,遙不可及也讓人失去希望,惟有跳起來能摘到蘋果,則既能激發個人的能動性,又能達到目的。因此,我們在製定目標時,必須衡量自己的能力,稍微高於自己能力可做的程度,那才是恰當的目標。

有一位華商,他在日本、東南亞以及美國都有自己的大樓,作為貿易商在華僑當中是屈指可數的成功者。有人向他請教如何成為富翁的秘訣。他的回答是:“製定目標,然後實現它。”除此以外,沒有其他捷徑和妙方。這位富翁確定10倍、100倍的財富增長目標,然後不惜用比別人大3倍~4倍的努力工作去實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