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議論:
“要是我當年也投資做生意,早就發大財了。”
“要是我當時膽子大一點,與某某一道跳出公司自己去做生意,肯定比某某強,這個人現在已經是百萬富翁了。”
“那年,我本來打算去做某樣生意的,結果家裏人勸我等幾年再說,一直就耽誤到現在,不然的話,一定也發財了。”
無需再舉例了,這樣的話語我們聽得太多太多,隻要你提起致富的話題。誠然,每個人未敢行動的原因是多種多祥的,但最深層的共同的一個根源,就是缺乏勇氣。假設我們給這些人一個“成熟”的保險——隻賺不虧,恐怕人人都會毫不猶豫地行動起來。
假設終歸是假設,不能代替現實。正是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和事物的不確定性,方才給真正的勇士們提供了廣大的活動空間。
在我們一生中,機會像流星一樣極易逝去。它燃燒的時間雖然很短,卻往往能帶來巨大的能量。尤其是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也許隻有那麼一次小小的機會,就能讓我們大發其財,成為巨富。在經商前或經商過程中,請不時地鼓勵自己或別人:“試著去做一件自己早就想做但卻始終沒有勇氣去做的事,你會擁有煥然一新的人生。”僅僅隻花了六年時間,美國人馬克·奧·哈德林先生就由一名窮困潦倒的失業青年變成了一個小有名氣的百萬富翁。是什麼使他如此神速地獲得了成功?主要在於他勇於把握時機。
哈德林先生描述說:在他25歲的時候,看了一本名叫《我是怎樣在業餘時間把1000美元變成300萬的》的書,好像看到了一個輝煌世界,於是,他盡可能地了解有關投資和不動產的知識,一有機會便和從事房地產的朋友、親戚聊天,暗暗為自己定下目標:在30歲時成為百萬富翁。有一天,一個房地產中間商激動地告訴他一個投資少、收益驚人的買賣:一所坐落在中產階級住宅區的現代式房子,維護良好,房況極佳,屬一流建築。房主出價145萬美元,由於某些原因,她必須在一月之內把房子賣掉。哈德林聽後很是動心。經過還價,買賣雙方定為1萬美元,盡管哈德林當時銀行存款不足500美元,但他覺得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機會,即使萬一籌不到這筆錢,也不過要付給中間商100美元酬金而已。他毫不遲疑地和房主簽了約,返身直奔城裏最大的銀行,以借款的形式得到了1萬美元,付給了房主。他又來到另一家銀行,以新購的房產作抵押,貸款1萬美元還清了第一家銀行的借款。沒幾年,他的住戶又幫他還清了第二家銀行的貸款,就這樣,馬克·奧·哈德林先生很快成為了百萬富翁。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麵對挑戰時,你不能半夢半醒地等待著機會的主動降臨,更不能希望機會拿著一個大棒槌走到你的麵前,把你敲醒,然後對你說:“啊,朋友,快抓住我吧!”如果你能一碰到機緣就毫不猶豫地好好利用,以後,你就會對於別的良機具有靈敏的感覺。你絕不會讓它們從你麵前溜走。如果一個很好的機會從你麵前經過,似乎馬上就要溜掉了,隻要你能馬上去追趕它,或許還有可能把它捉回來。記住,尋找機會不能光憑等待,而要努力培養自己對時機的敏銳嗅覺。要勇於發現它,也要敢於捕捉它,方能利用機會,大發其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