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具備堅強不屈的意誌(1 / 1)

俗話說:“有誌者事竟成。”這句話對投身財富創造活動的人士來說,無疑是極大的鼓舞。不過,“有誌”雖然可以轉化為“事成”,但是“有誌”卻不直接等於“事成”。若想成功還要看你有沒有堅強的意誌,能不能下決心一幹到底。

那麼,“有誌者事未成”時又怎麼辦呢?那就是不要害怕挫折和失敗,不要因此而灰心喪氣、一蹶不振。人要用意誌去克服的困難有兩種,一種是客觀條件造成的困難,另一種是人自身思想意識中出現的困難。如果客觀條件不具備,我們可以積極創造條件,所以有時成功的關鍵在於戰勝自身思想意識中出現的困難。

戰場上沒有常勝的將軍,商場上也沒有永遠的贏家,失敗是很自然的事情。例如,日本鬆下公司創始人鬆下幸之助創業之初,生產出來的電燈插頭賣不出去,與鬆下幸之助一起創業的兩個夥伴森田延次郎和林伊三郎立即覺得前途渺茫,重新做公司雇員去了。而鬆下幸之助變賣了家裏所有值錢的東西,憑借頑強的意誌堅持下來,終於柳暗花明,賺到了平生第一桶金,奠定了日後發展的基礎。

美國著名企業家亞科卡對待挫折、失敗的態度,令人回味。1984年《亞科卡自傳》的出版轟動美國和世界,再版16次。他在自傳的序言中說:失敗“把我刺激到要殺人”,“我真的感到心煩意亂不能自製了”。那時亞科卡在為福特公司工作了38年後被解雇了,從一個年薪97萬美元的高級雇員一下子成了一個失業者,他簡直氣瘋了,差一點自殺,堅強的意誌使他迅速地振作了起來。他東山再起,出任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裁,卻遇到經濟危機,企業瀕臨破產,然而由於他的掙紮、拚搏,戰勝險惡環境,使企業扭虧為盈,起死回生。這就是一個創造者的失敗觀:知恥而勇,知恥而勝。他說:“有時一個人的建樹是在逆境中產生的。當你時乖運蹇時,不能聽天由命,要振作起來,與自己的命運搏鬥。”“在艱難困苦之時,最好是埋首工作,將怒火與精力變成積極的行動。”亞科卡這樣說的時候顯得似乎非常淡然,可是這樣做的時候卻並不輕鬆。

霍英東祖籍是廣東省番禺縣人,他從小就不甘心平庸地過一生,決定要創出一番事業。有一次,他聽說日本人正在高價收購一種可以入藥的海草。於是霍英東和別人合資,租了一艘機動船,雇用了許多漁民,滿懷信心地前往東沙群島去采集海草。

由於當時正值酷暑,赤日炎炎,麵對高達38℃以上的氣溫,許多人都受不了,想打退堂鼓,但是霍英東堅決地表示要繼續做,他不斷地鼓勵船員,最後大家都留了下來。可是不久,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由於出發時估計不足,他們沒有帶夠糧食和淡水,也沒有帶藥品。霍英東為了繼續工作,不得不每人每天限量供給淡水和食物,有病的則休息。到這次行動結束時,所有的人都麵黃肌瘦,狼狽不堪。

當霍英東回到香港時,海草的價格已經下降,他采回來的海草賣完後剛夠給船員們發工資,而他一分錢也沒賺到。

麵對這次失敗,霍英東毫不氣餒,他又開始經營別的生意,但又連續失敗。堅強的意誌使他相信:機遇就在前麵。最後,經過努力,他終於成了億萬富翁。

在人的一生中,意誌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黎明前最黑暗,勝利前最絕望,成功前最渺茫,然而就是這些緊要關頭,決定了你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許多財富巨子的成功經驗也一致表明:你之所以沒有獲得成功,恰是因為你失敗得還不夠。他們認為,失敗隻不過是尋求新的挑戰所付出的代價而已。

意誌力是人獨有的心理動力,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種強大的推動力,也是創造財富的力量源泉。拿破侖的體驗是:“勝利,屬於最堅強的人。”哥倫布的感悟是:“堅韌之心,是成功的根基。”著名的發明大王愛迪生更是一語中的:“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堅定的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