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商人最重要的素質是“信”(1 / 2)

誠信是為人處世立身之本,是做人的起碼要求,誠就是待人真誠,童叟無欺;信就是信守承諾,言必行,行必果。誠信不僅能夠折射出一個人的最本質特征,還是人類社會活動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誠信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條件,現代市場經濟已經進入誠信時代,誠信已經成為企業的立足之本,發展之源泉。如果一個商人失去了誠信,那麼他將會在今後的商業活動中寸步難行。

美國建國時期的政治家、科學家本傑明·富蘭克林曾對一個青年人說:“你要切記,信用能夠使一個人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聚集起他的朋友們閑置的所有的錢。借人的錢到了該還的時候一小時也不要多留,否則一次失信,你的朋友的錢袋就會永遠向你關閉。”

有一家私營企業的老板,在創業之前家貧如洗、徒有四壁,可是當他決定辦廠時,鄰裏和朋友們都毫不猶豫地紛紛借給他,湊齊了幾萬元的啟動資金。為此,有人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敢把錢借給他這個沒有償還能力的人,這不是傻子嗎?原來,這個人雖然窮,但人窮誌不短,他很講信用。

很多年之前,他和一位朋友打賭,誰輸了就把一大堆石頭挑到一公裏之外的地方去。結果他賭輸了,願賭服輸,他將那堆積得像小山一樣的石頭挑到了一公裏之外的地方。當時,所有的人都以為打賭是開玩笑,兩個人誰輸了都不會當真。但這個人說,既然打了賭,就得算數。他斷斷續續地挑了三個月,才將石頭挑完。人們因此對他十分敬佩,無不讚揚他是一個守信用的人。把錢借給這樣的人,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被譽為石材市場大王的杭州鵬程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程飛鵬,就深知這一道理。

程飛鵬剛剛創業的時候,父親沒有給他帶來任何財產和資金上的支持,反複告誡的惟有“誠信”二字,這算是對他最大的投資。程飛鵬而今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如果當初沒有父親的教誨,他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誠信成為程飛鵬的立業之本,使他受益匪淺。

程飛鵬創業時,他的父親是當地一家信用社的信貸員。在程飛鵬眼裏,他下海創業兩手空空,做父親的用自己的房屋抵押貸款,至少能給他幾萬元流動資金,這並不算違規。但他沒有想到自己的這一要求卻遭到了父親的拒絕。父親告誡他說:“你現在所缺的東西並不是你所缺的,你所缺的恰恰是你所不缺的,做人要務實,講話要真實,做事要誠信,不能騙人蒙人喪失信用。錢可以創造,但誠信比金錢更重要。不守誠信也許能贏一時之利,但一定會失長久之利。”在當時,程飛鵬對父親繞口令式的極富哲理的一番話並不在意,他正需要錢,心裏隻是在埋怨父親:“不但不給我支持,還講這麼多大道理給我聽。”而父親也仿佛揣磨到了兒子的心思,安慰他道:“真的需要時,我自然會支持的。”父親的承諾盡管在他看來是畫餅充饑,但無論如何,成了一劑強心針,一種動力。“誠信”二字在程飛鵬的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烙印。

初創業時程飛鵬曾向民間高息借了4萬元,時間定為一年,不知怎的,這位債權人聽信流言,誤以為程飛鵬在杭州出現問題,擔心錢泡湯,借故急用,急著打電話要討回這筆款子,而且要求必須在兩三天內送還。程飛鵬當時一愣,說好一年的借期,怎麼不到一個月就要歸還?但又一想,人家既然提出來肯定有難言之隱,連忙把幾個賬戶盤存了一下,隻有2萬元現金,於是又連夜在別人那裏借了2萬,顧不上疲勞,星夜兼程從杭州送到泰順,淩晨時分敲開了對方的門。對方壓根兒想不到昨天上午的一個電話,第二天一大早自己的錢便從天而降似地出現在眼前,心裏想:程飛鵬這人真講信用。過意不去的他終於道出了原因,承認自己是輕信了別人的謠言,又將4萬元放心地重新交給了程飛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