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問不高的普通商販,竟比政府機關裏的辦事人員更早地理解了鄧小平南巡講話的重要意義,更早地意識到了鄧小平南巡講話對中國經濟發展即將起到的作用,這不正說明了政策對經商者的重要性嗎?
國家政策能給企業帶來發展機遇,經營者應不失時機地利用這一機遇。首先,經營者應抓住機遇,選擇“突破口”並迅速行動。如在前幾年中央宏觀政策調整,資金向效益好的大中型企業集中的政策出台後,安徽合肥榮事達集團決策層,果斷抓住發展大中型企業的絕好機遇,迅速調整市場發展戰略和產品結構,使企業的經營更具競爭力。
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國家明令規定不能從國外進口小臥車。日本豐田公司研究這一政策後,將小臥車做了小小的改動——後麵加個小不點的貨廂——其實就是把後備廂打開——前麵和小臥車完全一樣。結果這種稍加改動、造型奇特的“客貨型”小車長驅直入中國市場。後來,不少大城市交通部門為緩解市區行車難的問題,又製定政策:載重15噸以下的為小汽車,可以進城,超此限者未經特批不準駛入市區。這個規定給一些汽車經營廠商帶來致命的打擊,然而日本豐田公司卻又從中鑽出了門道:以最快速度生產載重125噸的豐田車,到中國試銷,隨即被搶購一空。
如果商家們能夠時時刻刻關注政策的調整與變動,注重研究政策規定,尤其是善於利用鼓勵性支持性優惠政策,就會獲得許多商業機會,就會搶得經營發展的先機,甚至奪得市場競爭的獨占優勢和地位。
其次,經營者要吃透政策,用足政策,抓住機遇,不讓機遇從麵前滑過。作為企業的經營者,也應充分運用國家賦予企業的權利,放開經營,大膽深化改革,抓住一切發展機遇,搞活經營。
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經營人士,當好一個企業的老板,就要注意開展與國家政府機構間的公共關係活動,密切注意國家政策及其動向,以便於用足用活政策。為此,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及時了解國家的有關經濟政策。
(2)密切注意並分析代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各種新聞宣傳機構動態。
(3)充分了解國家政府機構的設置、職能結構、工作範圍及辦事程度,注意收集各種信息。
(4)熱情接受政府主管部門的各級領導對企業的指導和意見。
通過上述活動,收集有用信息,從而把握住國家的經濟政策、形勢動向,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服務,使企業在生存和發展的激烈競爭中進退自如,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