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火紅潮(1 / 2)

正當海的銀鱗季節,我來到了渤海灣。又趕上明晨迎潮捕魚,便引起我跟著出海的興趣。

過去我隻是從兒歌裏見過海,說海是藍的,水是鹹的,那是漁人流的汗。我還從貝殼的圖案中領略過海,那五彩繽紛的花紋象大海的霓裳。而印尼《劃船曲》裏的海就更美了,那美是從吉它的六根弦上揉出來的,揉平了大海揉碎了浪,粼粼水波在蕩漾……按說,我這出生在灤河邊的人,早就應該見到海。小時候就常聽大人這樣說:往笸羅裏一坐,半天就漂到海上去了。海離我們那地方不遠,常有魚販子擔著魚到我們那裏來賣,魚很鮮,一瓶(魚)、二淨、三塔盤。跟塔盤魚相似的是偏口魚,有蒲扇那麼大。據說偏口魚一公一母並在一起遊,偏口魚一隻眼。

多年來我一直漂泊在外,今天總算有機會見到海,興奮得我難以入睡,便悄悄爬出船倉,仰望夜空搖晃的星鬥。伴著漁民入睡的那潮長潮落的酣聲……我一直看到東方發亮,這時從天邊射出一束強光,接著便從海底浮上一輪紅日,紅得似火亮得耀眼,熱得象要熔於這碧海之中。刹時間雲變成桔紅色,水漾著金波,雲天大海一片紅,就跟著火似的。

“火紅朝!”

隨著漁人的喊叫,大小漁船全都行動起來,起錨的錨,揚帆的揚帆,全都朝大海駛去了。

為了領略海上的風光,我同漁民一起迎風站在船頭,看那風起浪湧的大海和那使人心花怒放的開花浪,於是便脫口而出:“浪花真美呀!”

一個被漁民稱作“海大叔”的小老頭,笑眯眯地說:“美嗎?河口的浪頭可是卷毛虎!”他這話音剛落,一個巨浪向船上撲來,“唰”一下從頭上削過去,滿眼水霧蒙蒙,嘴角苦鹹苦鹹的,衣服也給打濕了。其實這剛到大清河口,還沒到海上呢。

當出了河口之後,漁船便加大了馬力,一直向大海駛去。這時浪更大了,在翻騰的海麵上湧起一座座浪的長城。漁民跟這種大浪叫“湧”。看到這翻江倒海的湧起湧落,使我想到有關鼇魚翻身的傳說。這傳說是我在縣裏上中學時聽到的。那時在樂亭縣城的市中心有個被稱作“閣”(gǎo)上的樓閣,裏邊有一口深井,上邊扣著一口大鍋。據說井下有一條鼇魚,那條鼇魚一翻身就鬧地震,因此用一條長長的鎖鏈鎖著。直到今天還有人這樣說:若是當年那個鎮海的樓閣不被拆除的話,唐山地區是不會發生那麼大的地震的。於是又使我想到眼前這海浪,會不會是那條鼇魚攪起來的呢?

“小老弟,你有眼福啊,頭次出海就看到河田豐收啦!”

我聽了這話感到新鮮,漁民跟大海叫河田。同時也感到百思不解,海跟田園有什麼共同之外?這裏是波浪滔天!

海大叔告訴我“火紅潮”是海上少見的大潮,並且還以女人的經潮來作比說:“十七、八的姑娘,十七、八的潮。潮大浪大就把海底的食物全翻上來了,魚追著潮水走,漲大潮的日子魚蝦多。”他還說海是一個月倆大潮,初二、三;十七、八是大潮,潮越大越好。

這時遠看大海茫茫水天相連,近看海水翻騰湧起湧落,和斬浪如飛的機帆船相撞著。我覺得自己是站在船上而象是騎著一匹野馬,忽而任性飛奔,忽而騰空躍起,再猛一下跌落下來,象要把我給扔下去。

船到了作業的地方,可是卻看不到漁網,隻見沉入大海裏的網架上立著三根竹竿,上邊拴著用碎網片做的標記在風中抖動著。橫杆上還落著幾隻海鷗,隨著海潮一起一落,悠然自得。我們的漁船就在離這不遠的地方停住了。身強力壯的船長把帽沿往下一拉,對正要下船的老漁民說:“沒你老的份兒啦,你給這位當保鏢吧!”說完他把櫓一扳,小木船就漂漂搖搖漂走了,就像是個瓢,忽而被扔到浪峰,忽而被拋到穀底,當這木船眼看就要被翻滾的海浪埋在裏邊時,它又搖身一晃在浪尖上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