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2 / 3)

這部《新稿》的最大不足之處,是在論述上顯得繁雜,非常精辟的見解與相對平泛的評介,交相出現,甚至常常出現在對同一個評價對象的評述文字中,顯得不夠統一不夠精煉,或許,這可能與這部《新稿》是較多的人合作而成,而又多次易人有關,也與主編者不可能完全改寫有關。我想,一部在學術史上有“經典性”的文學史,還是值得花很長時間花全部精力去完成的。

感應著時代思想脈搏的跳動

——讀《思想操練》

處於曆史大轉型期的中國當代社會,麵對著深刻的思想動蕩與普遍的價值危機,有三種思想資源在今天顯得特別地重要且分外地活躍:

第一種,曾經長期占據思想主潮位置的革命思潮。此種思潮,與近世法、德的激進思潮淵源甚深,但又經由俄、日而血肉相連,最終則在本土化中得以形成。此種思潮,代表底層民眾與弱勢民族的利益,推崇對社會現狀的突變性變革,強調整體的力量並因之主張個體對整體的服從,重精神而輕物質,倡導忠誠、獻身、犧牲、激情、受難等等超乎人之上的超常性的精神質素。此種思潮在今天,由於強大的曆史慣力,由於曆史大轉型期後社會形態新出現的種種社會弊端與曆史大轉型期前社會形態構成的前後對比,由於全球化語境中麵臨著西方的強勢力量,所以,在今天頗受時人的重視。此種思潮的當務之急是如何在反思中完成現代性轉換,從而成為當今時代中的一支重要的思想力量精神力量。

第二種,在今天勢頭甚烈的後現代思潮。此種思潮,源自海外的後現代社會,但又經由海外漢學界而為國內接受所形成。此種思潮,目睹西方後現代社會的種種弊端,諸如在物的擠壓下人的主體性的喪失,在大眾文化的吞噬下個體生命的喪失等等,目睹強勢群體對弱勢群體的同化,憂慮正處於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重蹈西方覆轍,憂慮在全球化語境中中國被“後殖民”的命運,故多強調對後現代社會的批判,故多強調對今天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現代性負麵因素的批判。此種思潮,雖然以對抗西方強勢文化自居,但實乃藉西方強勢文化優勢而在國內得天獨厚,又因著重於對當今現代性負麵因素的批判,所以,與革命思潮往往有著聲氣相通之處。此種思潮的當務之急是如何避免將他人問題作為自家問題,避免“錯把杭州作汴州”。

第三種,自由主義思潮。此種思潮,與近世英美自由主義思潮淵源甚深,經“五四”胡適一支綿延而來。此種思潮,代表現代經濟利益,推崇現代文明、民主製度,推崇對社會現狀的漸進性改良,強調個體本位,倡導個人的權利與義務,社會的有序與責任。此種思潮對於傳統中國而言,是一種更具異質性的更具深層對抗性的存在。你別看革命思潮內部,一向爭鬥甚烈,甚至於你死我活,建國後黨內外也是硝煙彌漫,甚至於下監下獄,但那畢竟是一家子內部之事,爭的是誰更純粹與正統,至於自由主義思潮,則對不起,那是不值得再作爭論、爭鬥的“異端”,理應棄之一邊。所以,自由主義思潮在中國,一向隻能處於甚至沒有資格作為進入主潮的備選對象的邊緣位置。但是在今天這一曆史大轉型期,由於與傳統社會截然相反的以個體為社會本位的現代經濟、政治社會形態的漸趨形成,自由主義思潮得以浮出曆史地表且日益不再邊緣。

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的丁東等五人關於中國當今思想界狀況的對話《思想操練》,大致說來,就是基於上述自由主義思潮立場上的一次思想操練。對話的主要內容大致圍繞著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命運與責任,中國現代的教育、出版,中國當今的學界與思潮等問題而給以展開。對話體的特點是不作邏輯嚴密的全麵論述,往往幾句話就勾勒出一個特點,因而信息密集、覆蓋麵廣、二十二萬字的一本對話集,大致可以看出自由主義思潮在當今與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活動相關的學術、思想、教育、新聞、出版領域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