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站夏/冬季考察:地質、冰川、測繪與製圖、大氣物理、固體地球物理、人體醫學研究等項目的考察。
南大洋科學考察:以磷蝦生態為主,同時開展中加合作對碳循環調查工作,及海洋浮遊植物,海水化學和氟、硒、碘的循環,物理海洋學等項目。
第八次南極科考隊
時間1991年-1992年
隊別長城站夏/冬季考察、中山站夏/冬季考察、南大洋科學考察
任務長城站夏/冬季考察:冰川研究,測繪科考,沼澤濕地研究,苔蘚對比研究,日地整體關係研究,電離層常規觀測,地磁、地震觀測,地磁、哨聲常規觀測,氣象觀測,人體生理與醫學檢測,地質考察,汙水排放監測分析等項目。
中山站夏/冬季考察:氣象、地磁、高空物理、電離層等常規觀測;開展地質地貌、測繪、地理環境、固體潮、淡水生物生態的研究。
南大洋科學考察:以磷蝦資源調查為中心的海流考察及船舶調研工作。
第九次南極科考隊
時間1992年-1993年
隊別長城站夏/冬季考察、中山站夏/冬季考察、南大洋科學考察任務長城站夏/冬季考察:岩石圈、古生物、生態係、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土壤分類、潮間帶和淺海生態係研究、晚更新世晚期環境變遷、現代環境背景、海洋環境汙染等項目的考察。
中山站夏/冬季考察:完善和擴建科學實驗用房6.38平方米;進行固體地球物理、空間物理、極隙區動力學、氣象等6個課題的常規觀測分析研究;開展東南極克拉通資源潛力分析、地殼演化2個課題的現場考察。
南大洋科學考察:磷蝦項目觀測、氣候項目和晚更新項目中與大洋有關的課題觀測與采樣。
第十次南極科考隊
時間1993年-1994年
隊別長城站夏/冬季考察、中山站夏/冬季考察任務長城站夏/冬季考察:地麵氣象常規觀測和衛星接收,開展地磁、地震、電離層常規觀測,南極菲爾德斯半島及其附近地區生態係研究,南極大陸、陸架盆地岩石圈結構、形成、演化和地球動力學以及重要礦產資源潛力的研究,湖相沉積環境過程,現代環境與自然背景,南極環境對人體生理、心理健康及勞動能力的影響和醫學保障等項目考察,及越冬地震、電離層常規觀測。
中山站夏/冬季考察:地麵氣象常規觀測和衛星接收,地磁常規觀測,電離層常規觀測,固體潮常規觀測、BREWER臭氧觀測(中山站地區臭氧總量、NO2、SO2以及UVB等要素的觀測)。
第十一次南極科考隊
時間1994年-1995年
隊別長城站夏/冬季考察、中山站夏/冬季考察、南大洋科學考察任務長城站夏/冬季考察:地麵氣象常規觀測和衛星接收,地震觀測,電離層觀測,南極菲爾德斯半島及其附近地區生態係項目考察,南極大陸、陸架盆地岩石圈結構、形成、演化和地球動力學以及重要礦產資源潛力的研究項目考察,南極環境對人體生理、心理健康及勞動能力的影響和醫學保障等項目。
中山站夏/冬季考察:氣象常規觀測,地磁常規觀測,電離層常規觀測,BREWER臭氮觀測,岩石圍項目現場考察,宇宙塵現場采樣,南極與全球氣候相互作用及影響項目現場考察,南極地區日地整體關係研究項目現場考察,中山站地區大地測量現場考察。
南大洋科學考察:以“南大洋磷蝦資源考察與開發利用預研究”項目為主,結合進行“晚更新世晚期以來氣候與環境演變及現代環境背景的研究”項目中的沉積取樣工作;開展普裏茲灣及其臨近海域的綜合性海洋調查。
第十二次南極科考隊
時間1995年-1996年
隊別長城站夏/冬季考察、中山站夏/冬季考察、南大洋科學考察
任務長城站夏/冬季考察:安裝自動站,氣象觀測及發報,太陽輻射的觀測,天氣預報衛星圖像接收,海水監測,NOAA衛星高分辨資料的接收,氣象傳真圖接收及長城站地區天氣預報,長城站附近區域海冰實況監測,地麵氣象、電離層、地震常規觀測。
中山站夏/冬季考察:常規地麵氣象觀測天氣預報,臭氧觀測,高空大氣物理觀測,中澳合作感應式磁力儀的觀測,電離層觀測,地磁觀測。
南大洋科學考察:對“雪龍”號船進行改裝,完成ADCP、CTD等新加裝儀器設備的測試;進行磷蝦考察,協助新西蘭科學家進行大氣采樣。
第十三次南極科考隊
時間1996年-1997年
隊別長城站度夏隊、長城站越冬隊、中山站度夏隊、中山站越冬隊、南大洋科學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