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雙筍記(2 / 2)

而且,快炒萵筍就是要在這種接地氣的小餐館才美味,這邊廂廚師剛炒完起鍋,那邊廂服務員已經快步端起放到你麵前,煙火氣還未散去,所謂一熱三鮮,真是大讚。不像大飯店,廚房部做完還要傳菜,等服務員端著盤子走過長長的走廊來到你的包間,此時香煙已經燒了一大半。

大酒店的萵筍也有叫我記憶深刻的佳品,那是在北京柏悅酒店的“主席台”餐廳。一道涼菜“翡翠萵筍”,切功已見功夫,切成長方形薄片,中間又破開幾個口子,萵筍柔和地呈現螺旋姿態,就像豎琴一樣極具幾何美感,你甚至猜測不到廚師到底是怎麼下手的。這種切法不隻是為了炫技,這道涼菜用的是上好的新鮮青花椒來炮製,增加接觸麵可以讓萵筍中間吸收更多的湯汁精華,吃起來無比的麻辣鮮香,雖然是小白菜的素雅外表卻滋味無窮。萵筍經過精心挑選,生熟適中,脆軟程度拿捏巧妙,毫不留渣,是非常出色的一道前菜。

涼拌萵筍也是我家婆婆的拿手好菜,那是另外一個路數,自然不如主席台那麼精美,但同樣是很好吃的。她做起來易如反掌,挑選市場上最嫩的萵筍,洗淨切片放在碗裏,用鹽漬,接著就去忙做其他的菜去了。回過頭來,把萵筍醃過後的水分擠掉,潑上酥油海椒,有時候會加上當天山上扯下來的折耳根(魚腥草)嫩葉子,攪拌一下就可以了,一小缽作為開胃前菜,看到就食欲大增。

除了萵筍,另外一個我最愛的素菜是蘆筍。可以說,這兩個筍都是我的摯愛。

蘆筍,其實我說的是茭白。有人會說,蘆筍是蘆筍,茭白是茭白,不是一樣的東西。但從小我們家的確就把茭白叫作蘆筍,綠色長條形的舶來貨是我後來才認識的。這大概就和洋芋與土豆、菠蘿與鳳梨、西紅柿與番茄的叫法一樣,隻是習俗差異罷了。

蘆筍炒肉絲真是絕頂好吃,就在寫這篇文字的時候我上網搜了一下“茭白”這個詞條,看到各種網友拍的菜品,無論是多麼簡陋都好,都成功折磨了我這個半夜寫稿人。有一次我在台灣日月潭的雲品大飯店吃自助餐,進門看到男女老少麵前都放著幾根油亮嬌俏的完整蘆筍,我馬上感到一種緊迫感在此之前,我早就對普通的自助餐沒有任何的期待和熱情了。但是,這根蘆筍讓我馬上想得到它。終於吃到了,是整根帶皮烤熟的蘆筍,刷上油,撒上黑椒鹽,吮之有味,但剝去蘆筍的外皮之後,內裏就是徹底的白味蘆筍,縱然我是“少鹽少油”的擁躉,可沒有鹽真是沒辦法,幸好手邊的鹽罐讓我可以成功地二次加工。第一次吃到這麼純粹的燒蘆筍,沒有肉絲的吊味,顯得有點寂寞,但對植物纖維的愛依舊讓我一口氣吃了五根!

白煮的蘆筍就像卸了妝並摘掉美瞳的女人,如果你還愛她,那就是真愛無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