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公孫丞相(1 / 2)

悶葫蘆行走在街上,袖口下的掌心翻轉,指尖多出薄如蟬翼的字條,神情平淡招來馬車坐上去,快讀字條。

“您去哪裏?”馬夫恭敬問。

悶葫蘆斂藏字條,若有所思道:“公孫丞相府。”

“小人眼拙,竟怠慢了相府貴客,請您恕罪!”如果說之前的恭敬是尋常客氣,那麼聽說公孫丞相府後,可謂愛屋及烏,發自肺腑的尊敬。

悶葫蘆知曉京城人尊敬丞相,並不驚訝。到了相府門前,通知了門僮,忽然改變主意:“算了,原路返回。”

馬夫硬著頭皮向門僮道歉,調頭返程,念念不舍回望相府,好似多望一眼能帶來福運。

回到原地,悶葫蘆神遊九天,馬夫等了許久,抹把熱汗,出聲道:“公子,您還要去哪裏?”

“明後三日,此地此刻等我。”悶葫蘆遞出身上的錢袋,飄然融入街市。

馬夫打開錢袋清點,又驚又喜,趕緊收起來,駕著馬車離開。次日,悶葫蘆準時來乘車,要去地方還是丞相府。可是到了府前,悶葫蘆仍然過門不入,原路返回。後日,悶葫蘆再次準時前來,依然去丞相府,依然過門不入,原路返回。最後一日,馬夫不等悶葫蘆張口,輕車熟路駛往丞相府,及至門前,熟練調頭,卻聽門僮急喚:“來客且慢!”

原來悶葫蘆連續幾天同一時刻出現,引起了門僮抱怨,上報給管家,管家覺得事出異常必有蹊蹺,彙報給公孫丞相,公孫丞相稍加思量,吩咐留下來人。

公孫丞相以溫厚睿智聞名於世,很少拒絕來客,悶葫蘆談吐不俗,盡管性情清冷,管家尊敬相待,兩人無話來到偏廳,未經久時,公孫丞相出麵相見。

說起來,公孫丞相本是先帝一手提拔的重臣,從先帝還是皇子的時候就引為知己,上論國事,下談風月,締造出君臣同心的佳話。公孫丞相有先秦賢者古風,就是高祖的左右臂膀蕭何丞相,論起德操瑕疵來,也莫如公孫季丞相。當今天子繼位後,仰慕公孫季德才兼備,一如既往重用他,許諾若非特殊因由,丞相之位不動。

公孫季今年堪堪而立,與先帝同歲,年長當今天子一歲,正是壯年之時。然而鬢角早生白發,時常憂眉不展,看上去虛長十來歲,真正與天子同朝共事時,很少有人記得這位年輕丞相才僅僅三十歲,都把他看作先朝遺老,當成前輩敬重。

悶葫蘆正負手佇立,望著窗外的雲彩出神,公孫季見他先是一怔,憂結的眉頭略有舒展,輕慢腳步走到悶葫蘆身旁,也負手遠望天空。

悶葫蘆挑選的登門時刻已在夕陽落山,今日晴空多雲,晚霞燒得紅豔,雲彩多姿瑰麗,有的像奔馬,有的像遊魚,任人遐想聯翩。公孫季夙夜在公,秉燭憂勞,少有注意時節變幻,此時望去,竟有種化身萬千的開闊暢然。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紅雲燃燒未能持久,空留惋惜喟歎。

悶葫蘆聽見喟歎,回過神來,正眼審量公孫季,平靜道:“公孫兄看到了什麼?”

公孫季微詫,這位年輕訪客素昧平生,倒是不拘禮節,真性自如,有他當年幾分風采,就是目光寡淡,缺少年輕人的銳氣。

他年輕時意氣風發,喜歡結交天下豪傑,常常賓客滿席,門不閉戶,由得大家來去自由,後來堪當起丞相重任,閑餘時間越來越少,接見賓客也就越來越少。今天出麵見客,算是一時興起,本想問問,究竟有何原因,使得三過府門而返,但是現在一觀,原因已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