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中緬潑水節(1 / 1)

我常想,一個愛好潑水的民族,他們的心該是多麼的天真,這個民族該是多麼的浪漫。你這麼想:你提著一桶水到城市街頭潑潑試試看,不是進精神病院就是進拘留所,如果僅僅被人罵一聲“斑馬養的”,就算你很幸運了。可在中緬邊境傣族的聚居地,你提著桶,高興了就往人脖子裏灌,對方非但不會罵你抓你,被灌了,還會回頭給你一個微笑哩。這潑水還有些講究,隻能潑異性,但異性中的老人和帶孩子的婦女不能潑,另外,中午十二點鍾以前不能潑,因為上午的天氣是較涼的,潑後易生病。

潑水節是傣家人的新年,4月10日,我們作為芒市地區潑水節的佳賓,還未到達目的地,沿路上已站滿了潑水的男女,一個個朝我們汽車猛潑,情緒就這樣調動起來了。傣族婦女的服飾基本是筒裙,簡單而有韻味,因而傣族婦女作為繪畫的題材,頗受畫家們青睞。

車到芒市,進入了水陣,一下子就遭到了一桶桶水的洗禮,真是淋漓盡致,我們稱她們為“潑婦”,的確是名符其實的潑婦。潑了一身水,算是接受了傣家人的歡迎,當然想著得怎樣“報複”她們。

晚上的潑水節正式在這個邊境城市的廣場上舉行。燈火輝煌,熱鬧非凡。五個熱氣球緩緩升空,漸行漸遠,在半空中像五個飛碟,給人無窮的遐想。氣球升空後,象腳鼓、芒鑼都敲起來了,於是人群在象腳鼓和芒鑼聲的帶領下,分成兩行,跳起了孔雀舞。這種舞簡單,但優雅,具有濃厚的佛教文化色彩,基本上是一種佛教慶典舞。廣場上加入的人越來越多,我們這些貴賓也加入到跳舞的行列。接著焰火升騰。舞蹈的人慢行慢舞,方陣不亂。

這種簡單的舞蹈,似乎是一個民族的傾訴,它代表了這個民族的一切。接著在廣場旁的室內體育場,觀看了州文工團表演的各種傣族舞蹈,舞蹈基本上表現的是傣族青年男女在鳳尾竹下談情說愛的場麵。緬甸南坎歌舞團表演了《新孔雀舞》,另有一支緬甸木姐縣的傣族姑娘舞蹈團表演了象腳舞。整個芒市之夜真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們潑水、灑水、跳舞,互相祝福,比漢族的春節熱鬧多了。

在舞蹈的人流中,我深深地感到一個民族在這塊土地上,沒有任何國界概念地生存了幾千年,頑強地表現自己,的確是讓人驚歎的。在這塊多山的地方,他們有著難以置信的凝聚力,這股巨大的力量來自何方呢?在每個人優美的步調一致的孔雀舞姿中,我似乎找到了某種答案。

在參加了潑水節各種各樣的活動包括法事活動之後,4月14日我們跨過瑞麗江,乘車抵達緬甸的南坎縣城。南坎是緬北重鎮,一過江,給人的感覺就完全不同了,語言不同,文字不同,使用貨幣不同,使人覺得的的確確到了異國他邦。但這兒仍是傣族的聚居地,緬甸旅行社組織了隆重的歡迎儀式,一排排緬甸少女恭候大家,歡迎的方式當然就是潑水。不過還有一台挺不錯的舞蹈節目,讓人大開眼界。

緬甸的潑水節很野,大街上,插著緬甸國旗的消防車,用水龍頭向行人“潑”水,我們這些來自中國的客人自然是首當其衝。但緬甸人十分友好,特別是緬甸姑娘,如果你向她們抱拳叫饒,她們就不會潑你,頂多隻用樹枝蘸點水灑在你肩上。野的是小夥子,同行的女性們大都被一次次淋透,以至於一個個都淋得麵帶慍色,敢怒不敢言。

短短幾天,在國境線兩邊的城裏參加潑水節,到處是潑水的人,到處是濕漉漉的街道,而我們的衣裳也沒有幹爽過。在這些天裏,什麼孤獨、苦悶、失意、單位的不快,上司的險惡,同行的刀子等等均不存在,身心極度鬆弛,人又回到童真時代,一個民族的節日就是這樣喚回了你美好的記憶,重新認識了人類那些單純、善良、喜樂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