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學會控製情緒,學習社交知識(8)(1 / 2)

隨著文明的建立和發展,隨著人的社會性的高度發展,那種原始的、本能的性衝動越來越受人倫規範的限製,受人的意識的支配。兩性結合不僅僅是生物需要,更是一種精神的需要,因此,性意識作為兩性相吸的潛在動力,最終是要受人的社會意識統轄的。青年學研究表明,直到20世紀前後,才有了青年這個群體,這是工業社會發展的產物。在一家一戶自然經濟的小農生產狀態中,孩子到了能勞動的年齡就要跟大人一起下地幹活,十五六歲便要由大人為其婚配。工業社會到來後,機器生產導致了城市的迅速發展,社會分工的精細及勞動效率的成倍增長,要求就業具有一定的技能和知識,失業隊伍也在逐漸擴大。於是,普及教育、禁止雇傭童工等社會規範出現了,人在身體發展接近成人但又未進入或剛進入成人社會這一階段被分離出來了,這一階段就是“青春期”,處於這一階段的人被稱為“青年”。

也就是說,在現代社會中,青年作為社會預備隊的時期延長,使得他們必須麵對這樣一個事實,即性意識、性衝動到婚戀這一周期的時間延長,也就是說他們在處理這一問題上的難度加大。社會要求青年在青春期以學習為主要任務,不讚成他們在性機能成熟後就立刻步入婚戀領地;而身體的成熟和感情的成熟又不可遏止地產生性的騷動與幹擾。如何正確地對待性意識驅動下的性興奮和情感衝動,是青年,尤其是處於青春中期的人的一大課題。早戀現象就是青春期的年輕人未能處理、把握好性意識性衝動的實證。

由上可知,現實世界的複雜性是挫折產生的一個主要原因,社會的飛速發展又加劇了挫折產生的可能性。現在再去評說當今社會的飛速變化以及知識、技術、財富的猛增已經是過於迂腐了,但人類進步的速度正在加快,這卻是事實。恰如有人打趣說的那樣:“剛開始幹,就過時了。”現代世界委實變化太快,以至誕生在這個世界的兒童們到了成年時,他們出生的那個世界已經不複存在。學生在學校所學的功課,到他們畢業的時候,都已經因為社會的迅猛變化而成了無用的玩意兒。在過去,事態似乎穩定一些,還可以預測。人們為生存而奮鬥,這似乎賦予了生活一些內在的意義,目標似乎也比較明確。然而,由於今天技術迅猛發展與財富的極大豐富,對大多數人來說,生存已經不再是唯一的奮鬥目標。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開始思考他們生存的意義和本質。這時,他們常常發現自己為這一類問題所困惑,諸如:我是誰?我正走向何方?為什麼我要去那裏?我所幹的一切意義何在?真的有必要嗎?伴隨這些問題而來的是煩心的焦慮、極度的苦惱。

競爭、困惑與失敗

1.失敗

失敗,與所從事的工作的難易程度相關聯。工作的難度越大,就越可能遭受失敗。每一個人從事的工作都會有不同的性質,因而難度也各不相同。從科學家、教授從事的腦力勞動到從事簡單機械操作的工人的體力勞動,每一個人在相同的勞動時間內所付出的體力和腦力是截然不一樣的。正如馬克思所做的分類,勞動在本質上可以劃分成兩大類:簡單勞動和複雜勞動。雖然簡單勞動也創造價值,但其創造的價值在量上與複雜勞動所創造的價值有很大差別。馬克思說,複雜勞動表現為疊加的簡單勞動,就是從其創造的價值量的角度而言的。簡單勞動由於其內涵的自然規律已經比較完整而全麵地被人們所掌握,所以,一般人在做這種工作的時候會感覺比較得心應手,輕鬆自如。但是對於從事複雜勞動的人來說,情況就不是這樣了。複雜勞動往往涉及開創新的認識領域和實踐領域,創立新的理論,揭示新的規律,發現新事物和新事實的活動規律。它往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需要一係列新的嚐試,而沒有現成經驗可循,摸著石頭過河的模式隻能是邊總結教訓和經驗邊前進。在這個過程中,路途很可能會凸凹不平、荊棘叢生,陷阱和暗礁隨時都可能使你遭受失敗的命運。但機遇與挑戰並存,成功與風險共生。所以,盡管這種活動本身的風險有時近乎殘酷,但這也構成它本身的魅力。當然,在經過認真的理論準備之後,注意隨時保持清醒的頭腦,迅速靈敏地反饋信息,及時地根據新情況、新問題調整自己的策略與步驟,成功的希望還是很大的。但是,任何複雜的活動都不可能通過筆直的捷徑達到成功的目標,而必然要經過探索、失敗、再探索、再失敗的多次反複,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在這一過程中,往往前進一步需要退好幾步,甚至還需要另辟蹊徑,冒無數次的風險。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深刻地揭示了科學研究過程中失敗與成功的比例關係。他說:“科學研究中任何重大的成就,都是需要經過幾十次、幾百次、幾千次甚至上萬、幾十萬次的失敗,才能取得的。對於一個科學家來說,失敗與成功比起來,失敗是經常的,而成功隻是少量的。”在創造性的複雜活動中,隻有那些有著堅強毅力的人,才能最終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登上風光無限的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