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舒爾趕到了他工作的百貨公司,請求辭職回家。經理答應了他的要求,但希望他能把當天的工作完成。這時候,有位老婦人走進了這家百貨公司,漫無目的地在公司內閑逛,很顯然是一副不打算買東西的樣子。大多數售貨員隻對她瞧上一眼,就自顧自地忙其他事情去了,但舒爾主動跟她打招呼,很有禮貌地問她,是否有需要他服務的地方。這位老太太說她什麼都不需要,即便如此,他仍然主動和她聊天,以顯示他確實歡迎她。當老太太準備離去時,舒爾還陪她到街上,並為她攔了輛出租車。
老太太並沒有馬上走,而是找到了百貨公司的經理。當她知道舒爾因為要回家看生病的母親,而在最後一天的工作上還如此勤奮熱心時,她簡直驚呆了。
幾個月後,舒爾突然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親自邀請他加入鋼鐵公司,擔任重要職務。直到這時舒爾才知道,他曾接待過的那位老太太是卡內基的母親。
舒爾如果不是掩藏起心中的哀傷,熱情地招待這位不想買東西的老太太,那麼,他將永遠不會獲得這種極佳的晉升機會了。偉大的生活基本原則都包含在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經驗中,同樣,真正的機會也經常藏匿在看來並不重要的生活瑣事中。
你可以找10個你身邊的普通人,問他們為什麼不能在他們所從事的行業中獲得更大的成就,那麼這10個人當中,至少有9個人會告訴你,他們並未獲得好機會。你不妨對他們的行為做一整天的觀察,以便對這9個人做更進一步的正確分析。你將會發現,他們在一天的每個小時當中,正不知不覺地放棄著自動來到他們麵前的良好機會。所以要想抓住機會,獲得成功,千萬不能忽視身邊生活中的瑣事。
一切皆有可能
有一家效益相當好的大公司,決定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高薪招聘營銷主管。廣告一打出來,報名者蜂擁而至。
眾多應聘者接到的並不是什麼繁複的麵試,而是一道實踐性的試題把木梳賣給和尚。
絕大多數應聘者困惑不解,甚至惱怒:出家人剃度為僧,需木梳何用?豈不是神經錯亂,拿人開涮嗎?沒過一會兒,應聘者三五成群拂袖而去。
偌大個場地上,最後隻剩下3個應聘者:小劉、小李和大周。
負責人對剩下的這5個應聘者交代:“以10日為限,屆時請各位將銷售結果向我彙報。”
10日的期限轉眼就到了,5位應聘者如期回到公司作彙報。
小劉講述了自己銷售期間的辛苦以及受到眾和尚的責罵和追打的委屈。但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下山途中小劉遇上一個正在太陽下使勁撓頭皮的小和尚,他頓時靈機一動遞上木梳,小和尚用後滿心歡喜,就買下了一把。
負責人問小李:“那麼你賣出多少?”小李答:“10把。”
小李去的是一座名山古寺,由於山高鳳大,進香者的頭發多被吹亂了,小李找到寺院的住持說:“蓬頭垢麵是對佛的不敬。應在每座廟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鬢發。”住持采納了他的建議,買了10把梳子。
最後是大周,他的答案是1000把,負責人大為驚奇,連忙問他整個過程。
原來大周去了一個頗具盛名、香火極旺的深山寶刹,那裏朝聖者如雲,施主絡繹不絕。他給住持提了個建議:凡來進香朝拜的人多有一顆虔誠之心,寶刹應有回贈,以做紀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勵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你的書法超群,可先刻上“積善梳”5個字,然後便可做贈品。
大周還給住持出主意:不妨搞一個首次贈送“積善梳”的儀式,隆重其事,讓香客感受到一種尊重和善意。住持聽了大喜,即時拍板買了大周所有的梳子,並邀請他留下來幫忙組織贈送梳子的儀式。
至於誰是最後的勝出者,就不言自明了。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已不甚重要。重要的是大周的開放思維讓他從絕望中尋找到了希望,從不可能中尋找到了可能,這些是不是可以給我們的自學成才和工作帶來一些啟迪呢?
世界上常常有這種情況:一般人看來不可能做成的事情,聰明人隻要稍微動一下腦筋,改變一下思路,就找到了辦成事情的方法。
失敗也是一次機會
我們誰都不願意失敗,因為失敗意味著以前的努力將付諸東流,意味著一次機會的喪失。但一生平川頁,沒遇到失敗的人,怕是沒有的。幾乎所有人都存在談敗色變的心理,然而,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失敗其實是一種必要的過程,也是一種必要的投資。數學家習慣稱失敗為“或然率”,科學家則稱之為“實驗”,如果沒有前麵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哪裏有後麵所謂的“成功”?
全世界著名的快遞公司DIL創辦人之一的李奇先生,對曾經有過失敗經曆的員工則是情有獨鍾。每次李奇在麵試即將走進公司的人時,必定會先問對方過去是否有失敗的例子,如果對方回答“不曾失敗過”,李奇直覺認為對方不是在說謊,就是不願意冒險嚐試挑戰。李奇說:“失敗是人之常情,而且我深信它是成功的一部分,有很多的成功都是由於失敗的累積而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