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是這樣的可惡,然而卻又這樣的普遍,原因在哪裏?成功素質不足、自信不足、心態消極、目標不明確、計劃不具體、策略方法不夠多、過於追求十全十美,這些都是原因。
停止拖延,立即去提高自己的成功素質,缺什麼,補什麼。以下是一些克服拖延,立即行動的對策,不妨采用一下。
(1)做個主動的人。要勇於實踐,做個真正在做事的人。
(2)創意本身不能帶來成功,隻有付諸實施時創意才有價值。
(3)用行動來克服恐懼,同時增強你的自信。怕什麼就去做什麼,你的恐懼自然會立刻消失。
(4)自己推動你的精神,不要坐等精神來推動你去做事。主動一點,自然精神百倍。
給自己開個優先表
對成功人士而言,做事應該很有章法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清輕重緩急!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節奏、有條理,達到良好結果。這就是說:每天給自己開一張優先表。
在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之間,你首先去辦哪一件?麵對這個問題你或許會很為難。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是這樣,這正如法國哲學家布萊斯·巴斯卡所說:“把什麼放在第一位,是人們最難懂得的。”對許多人來說,這句話不幸被言中,他們完全不知道怎樣按重要性排列人生的任務和責任。他們以為工作本身就是成績,但這其實卻大謬不然。
比如說,我們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最缺的是什麼?可能有許多人會說,我們最缺的就是錢。在這個時期,學習對我們是重要的,但卻不是最緊急的,而錢對我們是緊急的,但卻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十字路口,我們選擇什麼?
對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有的人早早就選擇棄學從商,有的人依然選擇在校學習,而更可悲的人也有,無論他是棄學經商還是在校學習,他都不知道他在做什麼。
此例一針見血地揭露了:許多人在處理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時,的確分不清哪個更重要,哪個更緊急。這些人以為每個任務都是一樣的,隻要時間被忙忙碌碌地打發掉,他們就從心眼裏高興。他們隻願意去做能使他們高興的事情,而不管這些事情有多麼不重要或不緊急。
實際上,懂得快樂生活的人都明白輕重緩急的道理,他們在處理一年、一個月或一天的事情之前,總是按分清主次的方法來安排自己的時間。他們懂得給自己製訂個優先表,也就是進度表,以合理完成工作。
把一天的事情安排好,這對於你成就大事情是很關鍵的。這樣你可以每時每刻集中精力處理要做的事。但把一周、一個月、一年的時間安排好,也是同樣重要的。這樣做給你一個整體方向,使你看清自己的前方。
商業及電腦巨子羅斯·佩羅說:“凡是優秀的、值得稱道的東西,每時每刻都處在刀刃上,要不斷努力才能保持刀刃的鋒利。”羅斯認識到,人們確定了事情的重要性之後,不等於事情會自動辦好。你或許要花大力氣才能把這些重要的事情做好。始終要把它們擺在第一位,你必須得費很大的工夫。
從長遠而言,我們應該將“重要而不緊急”的事項,列為第一優先,唯有做好“重要而不緊急”的事項才能避免“緊急且重要”的事項不斷發生,讓我們窮於應付。
比如,優先做好“防火”的預防工作可避免未來可能造成的損失,預防的工作表麵上沒有效率,而事實上,在無形中提升了很多效率。
要使自己成為有效率的高手,那麼不重要的事項就應當大膽舍棄,要使自己不要淪落成為忙碌的“救火英雄”,則盡量多做些“重要且不緊急”的工作,就能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時間。
製訂優先表還應考慮以下幾點:
(1)常常問自己:“哪些事情是有助於自己達到目標?”這些事情就是我們必須做的事。
(2)問自己:“所有工作中,哪一個工作是最重要的?”開始安排做這一工作。
(3)任何工作,養成標示重要與緊急性並標注優先級的習慣。
(4)急迫事情來臨時,自問:“它重要嗎?”“有助於達到目標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勇敢大膽地割舍,您將會更有效率。
(5)別忽略了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盡量安排時間,有計劃性去執行,它們總有一天會變得緊急且重要,讓你疲於奔命。
(6)根據“80%~20%理論”考量各重要工作的優先級,相信我們會更有效率。
給自己加油
每個人都希望和需要得到別人的鼓勵。日本有句格言:“如果給豬戴高帽,豬也會爬樹。”這句話聽起來似乎不雅,但卻說明一個道理:當一個人的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讚揚和鼓勵的時候,他就會產生一種發揮更大才能的欲望和力量。
但是,光靠別人的讚揚還不夠--因為生活不光是讚揚,你碰到更多的可能是責難、譏諷、嘲笑。在這時候,你一定要學會從自我激勵中激發自信心,學會自己給自己加油。
劉訊參加工作後,他愛上了“小發明”,一下班,常常一頭鑽進自己的房間,看哪、寫呀、試驗呀,常常連飯也忘了吃。為此,全家人都對他有看法。媽媽整天絮絮叨叨沒完沒了地罵他“是個油瓶倒了都不扶的懶鬼”;他大哥就更過分了,一看到他寫寫畫畫,擺弄這擺弄那就來氣,甚至拍著胸脯發誓:“這輩子,你要能搞出一個發明來,我就頭朝下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