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讚歎的是,劉訊在這種難堪的境遇中,始終不泄氣,不自卑,而且經常自我鼓勵。廠報上每登出有關他的“革新成果”,哪怕隻有一個“豆腐塊”、“火柴盒”那麼大,他都要高興地細細品味,然後把這些介紹精心地剪貼起來,一有空閑就翻出來自我欣賞一番。每當這時,他就特有成就感,他也就對自己更有信心。
在自己給自己的掌聲中,劉訊實驗搞成功的“小發明”慢慢多起來,“級別”也慢慢高起來了。幾年後,他的“小發明”竟然在世界上獲得了大獎。
給自己加油的做法,促成了劉訊的成功。
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說過:“不會讚美自己的成功,人就激發不起向上的願望。”是的,別小看這種“自我讚美”,它往往能給你帶來歡樂和信心;信心增強了,就會鼓勵你獲得更大的成功。試想,當初劉訊要是不會“給自己鼓掌”,一聽到“你要是……我就……”之類的譏笑,就垂頭喪氣,就覺得前景黯淡,哪裏還會有今天的成功呢?
能為自己加油的人一定是強者,因為他敢於接受任何挑戰,自強不息。正是這種加油和喝彩給他們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
唐代詩人李白在《將進酒》中寫道:“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字字展示著無比的自信。堅信自己的價值,學會為自己加油,學會為自己喝彩,就會擁有一個精彩而有意義的人生。
腳踏實地是最好的選擇
任小萍女士說,在她的職業生涯中,每一步都是組織上安排的,自己並沒有什麼自主權。但在每一個崗位上,她也有自己的選擇,那就是要比別人做得更好。
1968年:在西瓜地裏幹活的她,被告知北京外國語學院錄取了她。到了學校,她才知道她年紀最大,水平最差,第一堂課就因為回答不出問題而被罰站了一堂課。然而等到畢業的時候,她已成為全年級最好的學生之一。
大學畢業後她被分到英國大使館做接線員。接線員是個不當回事地幹就很簡單,當回事地幹就很麻煩的工作。任小萍把使館裏所有人的名字、電話、工作範圍甚至他們家屬的名字都背得滾瓜爛熟。有時候,有一些電話進來,不知道該找誰,她就多問幾句,盡量幫助別人找到該找的人。逐漸地,使館人員外出時,都不告訴自己的翻譯了,而是打電話給任小萍,說可能有誰會來電話,請轉告什麼話。任小萍成了一個留言台。不僅如此,使館裏有很多公事私事都委托她通知、轉達、轉告。這樣,任小萍在使館裏成了很受歡迎的人。
有一天,英國大使來到電話間,靠在門口,笑眯眯地看著任小萍,說:“你知道嗎,最近和我聯絡的人都恭喜我,說我有了一位英國姑娘做接線員?當他們知道接線生是中國姑娘時,都驚訝萬分。”英國大使親自到電話間表揚接線員,在大使館是破天荒的事情。結果沒多久,她就因工作出色而被破格調去給英國某大報記者處做翻譯。
該報的首席記者是個名氣很大的老太太,得過戰地勳章,被授過勳爵,本事大,脾氣大,把前任翻譯給趕跑了,剛開始也不想雇用任小萍,看不上她的資曆,後來才勉強同意一試。一年後,老太太經常對別人說:“我的翻譯比你的好上十倍。”不久,工作出色的任小萍就被破例調到美國駐華聯絡處,她幹得同樣出色,獲得外交部嘉獎……
一個人在選擇工作時,是選擇好好幹還是選擇得過且過?在同一個工作崗位上,有的人勤懇敬業,付出的多,收獲也多,有的人整天想調好工作,而不肯做好眼前的事。其實,這樣的選擇就決定了將來的被選擇。
借力而行
一個小男孩在沙灘上玩耍。他身邊有一些玩具--小汽車、貨車、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閃閃的塑料鏟子。在鬆軟的沙堆上修築公路和隧道時,他發現一塊很大的岩石擋住了去路。
小男孩開始挖掘岩石周圍的沙子,企圖把它從泥沙中弄出去。他是個很小的孩子,而岩石卻相當巨大。手腳並用,他花盡了力氣,岩石卻紋絲不動。小男孩下定決心,手推、肩擠、左搖右晃,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發起“衝擊”。可是,每當他剛把岩石搬動一點點的時候,岩石便又隨著他的稍事休息而重新返回原地。小男孩氣得直叫喚,使出吃奶的力氣猛推猛擠。但是,他得到的唯一回報便是岩石滾回來時砸傷了他的手指。最後,他筋疲力盡,坐在沙灘上傷心地哭了起來。
這整個過程,他的父親從不遠處看得一清二楚。當淚珠滾過孩子的臉龐時,父親來到了他的跟前。父親的話溫和而堅定:“兒子,你為什麼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
男孩抽泣道:“爸爸,我已經用盡全力了,我已經用盡了我所有的力量!”
“不對,”父親親切地糾正道,“兒子,你並沒有用盡你所有的力量。你還沒有請求我的幫助。”
說完,父親彎下腰抱起岩石,將岩石扔到了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