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脆響,師父終於彈斷了最後一根琴弦,他直向城中的藥鋪趕去,當他把師傳秘方交給藥鋪掌櫃,充滿虔誠、滿懷期待地等著取草藥時,掌櫃的告訴他:“那是一張白紙。”他的頭嗡地響了一下,他晃了晃,幾乎要摔倒,結果是如此不可思議。
平靜下來以後,他明白了師父的良苦用心:原來師父欺騙他說彈斷1000根琴弦,就能得到複明的藥方,隻是真誠、善意的謊言,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抱有生活下去的希望。自己就是靠著這善意的謊言才有了生存的勇氣。
回家後,他鄭重地對小徒弟說:“我這裏有一個複明的藥方,我將它封入你的琴槽,當你彈斷第1200根琴弦的時候,你才能去打開它。記住,必須用心去彈,師父將這個數錯記為1000根了……”
小徒弟虔誠地允諾著,他也跟他的師父一樣,活在這個善意的謊言裏。這個謊言給了他生活的希望和動力,引發他去追求生命中最美麗的時刻。
一般大家都認為,說謊是一種與道德背離的行為。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偶爾還是需要些善意的謊言。
“撇開道德的標準,謊言就是一種智慧。”的確,說謊也是一種技巧。但美麗的謊言出於善良和真誠,它無悖於道德。善意的謊言不是以利己為目的,這種時候說出的謊言,飽含真誠,散發出溫暖的光輝,能讓說謊者與被“騙”者共享歡愉。說實話有時比說謊言更傷人,我們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說些謊言。很多時候,真誠的謊言比什麼都有力量。
真誠是人人必備的美德,它不排除善意的謊言,隻要你掌握一定的原則,你所製造的謊言會比你的真誠更能贏得別人的心。
防人之心不可無
珍妮在一家大的電腦公司做廣告設計。一天上午,部門經理布朗先生把大家召集到辦公室開了一個會,通知大家公司將為新推出的一款最強勁的電腦做一個非常特殊的廣告。部門經理告訴大家這次設計與往常不同的是,不是由他們部門推選出最佳的設計作品,而是由總經理親自從廣告部員工的作品中挑選最好的設計。被挑中的員工將負責這個廣告的操作,並會得到一筆豐厚的獎金。部門經理還告訴大家上交作品的時間是12號,獲勝者將於16號揭曉。
16號早上珍妮覺得異常激動,因為她對自己上交的設計非常滿意,她非常有可能贏得這次設計。但是當她走到宣傳欄時,她呆住了,因為她發現獲獎者不是她,而是露茜。露茜的作品與珍妮的非常相近,所不同的隻是露茜說明得更詳細些而已。
珍妮突然意識到肯定是露茜抄襲了她的作品,因為她記得有一天她吃完午餐回來的時候發現露茜正靠在她的辦公桌旁,在看她的筆記,而筆記本上記的正是珍妮的設計作品。這時候珍妮回憶起同事們曾經議論過露茜,好像她以前也做過類似的事情。但珍妮感到十分無助,她並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露茜抄襲她的作品。
剛開始時,珍妮也想了很多的應對方案,但是似乎沒有一種方案可以解決問題。那麼她應該怎麼做呢?“等一等,”珍妮想,“是否我的思維方式有問題呢?我也許應該改變的是解決方法,而不是問題本身。問題並不在於露茜是否抄襲了我的設計方案,而在於我,我為什麼把設計作品放在辦公桌上呢?我未免太粗心了吧?”這次珍妮想對了,她抓住了問題的實質。
重新考慮這個問題已然是無濟於事了,因為事情已經發生了,但是珍妮懂得了問題到底出在了什麼地方,之所以出現問題是因為她太粗心了。她明白與其說要扭轉當前的局麵,還不如采取措施杜絕以後再發生此類事情。因為雖然這次失敗了,但隻要保證以後不再犯這樣的錯誤了,從長遠來看,一定會從中受益無窮的。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去改變自己的弱點,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教訓,會幫助我們避免許多麻煩。
珍妮意識到她根本不能夠確定周圍的人到底是誠實還是不誠實--因此她會視情況而定,來判斷別人到底是否誠實。這樣,她就做好了兩手準備,做到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杜絕了類似事情的發生。
無為做人勝有為
有一天晚上,卡耐基參加一個宴會。宴席中,坐在他右邊的一位先生講了一段幽默故事,並引用了一句話,意思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談的先生提到,他所引用的那句話出自《聖經》。然而,卡耐基發現他說錯了,那句話是莎士比亞說的,他很肯定地知道出處,一點疑問也沒有。為了表現優越感,卡耐基很認真又很討嫌地糾正了過來。那位先生立刻反唇相譏:“什麼?出自莎士比亞?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那位先生一時下不來台,不禁有些惱怒。
當時卡耐基的老朋友法蘭克·葛孟坐在他的身邊。葛孟研究莎士比亞的著作已有多年,於是卡耐基就向他求證。葛孟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腳,然後說:“戴爾,你錯了,這位先生是對的。這句話出自《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