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鑽石就在腳下(8)(3 / 3)

在回家的路上,葛孟說:“戴爾,那句話確實是莎士比亞的。準確地說,在《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場。可是親愛的戴爾,我們是宴會上的客人,為什麼要證明他錯了?那樣會使他喜歡你嗎?他並沒有征求你的意見,為什麼不保留他的臉麵,而是要說出實話去得罪他呢?”

一些無關緊要的小錯誤,放過去無傷大局,那就沒有必要去糾正它。這不僅是為了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煩惱和人事糾紛,而且也顧及了別人的麵子,不致給別人帶來無謂的煩惱。這樣做,並非隻是明哲保身,更體現了做人的度量。

“無為做人勝有為。”它表現在一方麵努力爭取,另一方麵又抱持耐心,等待機會。

最容易令人沉不住氣的情況是自己以為已做到最好,但領導好像就是沒有看見,絲毫沒有表示;自以為最有機會升級,誰知領導提升了別人。

碰到上述情形,最好作自我反省。你的表現真的無懈可擊?有沒有什麼地方值得改善?我們假定領導提拔別人,是個客觀、理性的決定。那麼,別人獲得提拔,他一定比我們更適合坐上較高的位置,我們應向他學習。

等待時機需要保持警覺,因為機會隨時會降臨。這要求你保持最佳狀態,對做事絕不鬆懈,沉不住氣的人,容易自怨自艾,或變得偏激主觀,作出令人惋惜的舉動,以致令長期辛苦耕耘而得到的成果毀於一旦。

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努力爭取表現,然後耐心等待機會。

做人要有彈性

成功並非總是需要剛正和強硬,相反,適當的彈性有助於你克服障礙,加快前進的步伐。小草之所以抵得過強風,是因為懂得隨風搖曳,隨時改變自己的姿態;扁舟之所以抗得住惡浪,是因為能夠順水擊流,隨時調整自己的航向。

有一條小河從遙遠的高山上流下來,經過很多村莊和森林,最後,它來到一片沙漠邊緣。

沙漠一望無際,小河終究還是無法穿越浩瀚的它。

“也許這就是我的命運吧!我永遠也到不了傳說中的大海了。”小河望著黃沙遍地,感到無比灰心。

“你有沒有想過讓自己蒸發到風中,讓風兒帶著你從我的身上飛過,這樣你就可以到達目的地了。”沙漠好心地提醒它。

小河是從山裏出來的,它從來不知道有這樣的事情--要自己放棄現在的樣子,然後消失在微風中。

“不!不!這太冒險了。”小河一下子無法接受這樣的建議,畢竟它從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它擔心要是放棄自己現在的樣子,最後卻變不回來,那不就等於自我毀滅嗎?

“你放心好了,風兒可以把水汽包含在它身體裏,然後飛越過沙漠,到了適當地點,風兒就會把這些水汽釋放出來,讓它們變成雨水,然後這些雨水又會聚集在一起形成河流,繼續向前奔湧。”沙漠很有耐心地解釋給小河聽。

“那我還是原來的我嗎?”小河又問。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沙漠回答,“但是,不管你是一條河流,還是看不見的水蒸氣,你終究是水,你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

聽沙漠一再鼓勵,小河終於決心鼓起勇氣,放膽一試。

它張開雙臂,投入微風的懷抱中,讓微風帶著它,飛越茫茫無邊的沙漠,到達它所向往的汪洋大海。

保持彈性,才能突破瓶頸。廣闊的沙漠也許難以跨越,但是隻要你肯改變自己的形態,一樣可以到達你的目的地。

難走的路,要小心地走;不可能走的路,就要懂得轉彎,繞道而行。

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重要的是當你遇到障礙時,不要忘記自己的目標,想盡辦法往前走。要做到能保持一定的彈性,做個圓滑的人,隻有一時的忍耐與犧牲,才能換得長久的希望與成功。

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人們自覺不自覺地為自己戴上了很多假麵具,以至於常常不能用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做事。比如,在努力的過程中,常常用“我隻能這樣做”這樣一個假麵具遮擋自己,實際上,隻要動動腦筋,就會找到更好的方法。

勞爾在16歲的時候,暑假將臨之際,他對爸爸說:“爸爸,我不要整個夏天都向你伸手要錢,我要找個工作。”

父親從震驚中恢複過來之後對勞爾說:“好啊,勞爾,我會想辦法給你找個工作。但是恐怕不容易。現在正是人浮於事的時候。”

“你沒有弄清我的意思,我並不是要您給我找個工作,我要自己來找。還有,請不要那麼消極。雖然現在人浮於事,我還是相信自己能找個工作。有些人總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哪些人?”父親帶著懷疑問。

“那些會動腦筋的人。”兒子回答說。

勞爾在廣告欄上仔細尋找,找到了一個很適合他專長的工作,廣告上說找工作的人要在第二天早上8點鍾到達42街一個地方。勞爾並沒有等到8點鍾,而是7點45分就到了那兒。他隻看到有20個男孩排在那裏,準備搶先去求見,他是隊伍中的第2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