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二 一個改寫了自己命運的人(1 / 2)

貝爾·阿·肖梅克博士

(美國俄亥俄州教育部職業和生涯教育榮譽執行董事)

人的一生中難得會有機遇去影響另一個人的成長和成功,更難得的是這個成長起來的成功者又有著強烈的願望去影響他在自己的祖國——中國的千千萬萬同胞。這一影響對中華民族繼續其在世界之林的崛起無疑是重要的。我有幸和有緣成為影響了朱為眾成長和成功的一個美國人,《成功絕非偶然》恰恰是朱為眾希望借自己的成功經驗和教訓與中國千千萬萬的工商業精英交流心得體會,幫助他們成為世界級工商界領袖的嚐試和結晶。

1980年夏,當我訪問中國時,我抱著強烈的願望去了解這個有著十幾億人口的偉大國家,欣賞她悠久的曆史和名勝古跡。一天我和我的旅遊團同伴們正在南京的紫禁山南腳下參觀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我們一邊目不暇接地欣賞這個國家偉大的曆史,一邊不停地拍照。這時候公園的另一端跑過來一個小夥子,顯然他正在做健身運動。小夥子看到我們就停了下來並開始和我們用英語交談,他告訴我們他的英文名字叫Wilson,他的英文是和父親學的,而他的父親曾有幸在美國俄亥俄州著名的奧博林學院(Oberlin College)在山西辦的分校接受教育。從我們的談話中得知這位年輕人一年前剛剛結婚,妻子已經懷孕,十月份就要分娩。他對美國的一切饒有興趣,當我們一行聽從導遊的招呼開始上車時,我給Wilson留了一張名片。

回到美國後的幾個月,我驚喜地收到了一封來自中國的信,細細一看,發信人就是我們在中國結識的那位年輕人——朱為眾。後來他告訴我為寄那封信,他花去了那個月工資的2%,但也正是這封昂貴的信改變了他和他家人的人生軌跡。在信中,他繼續饒有興趣地向我詢問關於美國的一切,他還高興地告訴我他的兒子順利地出生了,他為他取了個英文名字:Freeman(意譯為“自由人”),希望他能夠在自己的一生中充分享受自由,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的太太多蘿西和我欣然地接受了做這個剛剛出生的小“自由人”幹爺爺幹奶奶的請求。我們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保持著通信,開始建立一個跨越三十年和兩代人的國際友誼。

當中國的改革開放打開了中國公民到國外學習的大門時,朱為眾努力嚐試著爭取到美國留學。他的祖父非常希望能幫助這位從來沒有見過麵的孫子。這位祖父是國民黨的高級官員,新中國成立前隨國民黨政府遷往台灣,他正在中央大學念研究生的大兒子也就是為眾的父親則選擇了留在大陸迎接解放,從此杳無音信,一別就是三十多年,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才又恢複了聯係。但這個時候海峽兩岸的關係依然頗為緊張,任何來自台灣的留學保證都會被視為可疑和不合法。

絕望中,為眾把他和我的友誼告訴了他的祖父,希望他的祖父能通過在美國的我“曲線救國”。一天,我收到了助孫心切的老祖父的來信,他在信中說如果我可以幫助為眾到美國的某所大學讀書,他願意彙1萬美元到我這裏作為為眾的留學費用。我回信說錢先不忙著寄,讓我先試試看能不能把為眾介紹到我所在哥倫布市的俄亥俄州立大學就近讀書。因為為眾在“文化大革命”中並沒有受到正規的教育,他的文憑大多數是他上夜校獲取的,審核起來困難很多,所以前前後後整理了有一年多,其間經曆不少希望和失望。最後為眾終於在1984年10月收到了俄亥俄州立大學發出的錄取通知書,通知他在1985年1月入學!

為眾在1984年聖誕節前的幾周抵達美國,他在我們家裏一直住到學校開學。經過三個學期的努力學習,為眾終於掙到了足夠的學分被密歇根州的東密歇根大學錄取為研究生,專攻語言和國際貿易。

為眾的祖父在最初幾個月按時彙來生活費和學費,但是他不幸在幾個月後就去世了。斷了經濟來源的為眾毫不氣餒,他一邊學習,一邊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時間在餐館端盤子、刷碗,用打工來支持自己的學業。當他畢業時居然在銀行裏還小有儲蓄!

為眾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碩士學位並且獲得“係主任優秀生”(一個全國性的優秀學生獎)的榮譽。畢業後的為眾順利地在哥倫布市的一家叫紐魯克的服裝公司找到了工作,我們非常高興他又回到了我們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