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在把握
說到“把握”,其實英文的原文是管理(manage),我覺得“把握”來得更貼切些。但是期望值的確有其可以管理的一麵。比如說,當我已經感到工程的完成要大大延誤時,我就應該盡早地通報老板,適當地調整他的期望值,那麼到了年底他失望的程度就會大大降低,負麵作用也會減少。大部分美國人都會這麼做,可是我們中國文化裏“報喜不報憂”的傳統滲透在我的血液當中,所以我一麵拚命地工作希望能力挽敗局,另一麵卻死撐著不向老板彙報實情,最終造成了老板的大失所望。
雖然把握期望值常常是下級應對上級的一種手段,其實一個上級的領導藝術水平常常取決於他對部下的期望值把握是否恰當。上級對下級的要求並不是越高越好,工作目標也不是定得越高越好。製訂切實可行的目標才會讓員工有信心去為之努力。一個超額完成目標的團隊才會是一個鬥誌昂揚的團隊。
讀過一段很精彩的論述,大意是說就連狗也知道當你把食物懸得過高時它連試都不願意試。隻有當你把食物降到它認為經過努力有可能叼住時它才會縱然一躍。拿狗的行為去比人的行為,對我們中國這個常常用狗來罵人的民族並不特別歡迎,但是其中的道理的確發人深省。這個道理看似簡單,但在生活中大有反其道而行之的人。當年中國搞的大煉鋼鐵和人民公社就造就了許許多多的荒誕故事。人比狗要聰明得多,目標太高不但不去做,而且可以欺上瞞下,謊報業績,騙你沒商量!
其實就連美國跨國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也不能脫俗。歐迪辦公的首席執行官斯蒂文是一個能力很強的人,但是和其他很多能力很強的人一樣,他非常自負、自信和剛愎自用,且對自己和別人的要求都非常高。此人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理論:任何一個公司都不可能超越自己追求的理想和目標。換言之,目標越高,員工能發揮得就越好。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執著的追求者,不如此他絕不可能在四十多歲就當上了《財富》200強的歐迪辦公首席執行官。但是當他把自己的這一個信念和理論用於企業管理時卻遭到了意想不到的挫折。在他的強力推動下,公司每每製訂出不切實際的銷售目標和利潤目標。目標過高期望值就高,所以雖然銷售年年增長,利潤年年遞增,上上下下卻是失望大於希望。因為美國的大公司的年終考核用的就是“期望值”這麼一個概念:
沒有達到目標稱之為“有待改善”(need improvement);
達到預期目標稱之為“符合期望值”(meet expectations);
超過預期目標稱之為“超過期望值”(exceed expectations)。
可以想象,當大多數員工隻是獲得“有待改善”和“符合期望值”的評語時,團隊的士氣當然是日益低落,怨聲載道,大量優秀人才流失,為公司的前途埋下了隱患。由此可見把握期望值的重要性。可以這麼說,期望值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過五關斬六將,用得不好卻會傷了自己。人類最大的成就和創造往往來自於對自己和他人的極高標準的期望值;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人類最大的失敗和挫折恰恰也來自於對自己和他人的極高標準的期望值。
把握期望值其實遠遠超出職場範疇,生活、家庭、子女教育、戀愛婚姻、求學等都有個期望值的問題;把握期望值不僅是對他人更是對自己的考量。期望值過低的人往往無所追求,雖然容易滿足卻常常碌碌無為。期望值過高的人往往想入非非,好高騖遠,結果是屢受挫折,萎靡不振,怨天尤人,懷才不遇,虛度年華。隻有恰到好處地把握期望值的人,才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中找到人生的樂趣,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看到希望。他們的人生跳杆會不斷地調高,最終跳出人生的最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