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做改變的代言人還是犧牲品(3 / 3)

作為一個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甚至是一個普通的員工,在麵對改革浪潮時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要思變,適應新的領導以及新的戰略和經營方針,支持這種變化。如果你認為某種戰略或經營方針是錯誤的,切切不要以局外人和反對改革的姿態橫加指責。參與改革是一個員工幫助公司避免犯錯誤最有效的手段。

2005年,歐迪辦公新的首席執行官斯蒂文走馬上任後,在人事上做的第一變動就是設立了公司國際部的總裁職務,而原來在歐洲掌管公司業務的歐洲總裁則名正言順地不再直接歸首席執行官領導而劃歸在公司國際部下。從國際慣例來看,這絕對是正確的一步,也是公司走向國際化和正規化的可喜一步。可是這位歐洲總裁因為公司在世界其他地區的業務微不足道,所以一向以國際總裁自居,麵對這樣的改革覺得被降了一級,產生了極大的抵觸情緒。他總覺得新來的首席執行官沒有全球經營的經驗,對歐洲更是一無所知,所以對公司的種種舉措陽奉陰違,拒不執行。不到幾個月,就因為改革不得力被迫辭職了。其實此人的能力是相當不錯的,當初為公司在歐洲業務的發展的確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但越是這樣的人往往越容易成為自己成功的敵人,越不容易接受改革和變化,最後成為改革的犧牲品而不是代言人。

神經病的定義

新的首席執行官斯蒂文有一句口頭禪:“神經病的定義就是一遍又一遍重複地做同一件事卻期望不同的結果”(T he definition of insanity is to do the same thing again and again and expect different result)。我覺得這句話真是精彩極了。

它使我想起少年時的一件趣事:那是一個夏天的下午,母親像往常一樣正在煮綠豆稀飯。就在稀飯要煮開的時候,我們養在院子裏的幾隻鴿子飛進了廚房,像往常一樣想尋食落在地上的米粒或飯粒。其中一隻鴿子不知怎的停落在就要開鍋的鍋蓋上,炙熱的鍋蓋立刻讓那隻鴿子嚐到了厲害,為了緩解被燙的程度,那隻可憐的鴿子就在鍋蓋上不停地一邊跳一邊換著左右腳爪好像在跳霹靂舞。我們兄弟幾個在旁邊看得哈哈大笑,就是不明白這隻曾經參加過比賽的優良信鴿為什麼不輕而易舉地展翅高飛。直到大哥把它捉住扔出門外,那隻倒黴的鴿子才突然醒悟過來猛地衝上天空。用“神經病的定義就是一遍又一遍重複地做同一件事卻期望不同的結果”來解釋它的神經病行為簡直是太精彩了。

那隻鴿子固然很可笑,可是後來自己在人生經曆中不知犯過多少類似的錯誤,也看到身邊的人犯同樣的錯誤。因此,每每提醒自己不要再犯這種很容易犯而且又很可笑的錯誤。

當今世界是一個動蕩不安的、變化中的世界,唯一永恒不變的恰恰就是這變化的特點。變化是痛苦的,但猶如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痛苦又是新生的必然先兆,現實生活中幾乎找不到沒有痛苦的改革和變化。人的惰性確定了大多數人寧願花全部的精力去尋找無須改革的證據而不是參與改革,所以人類曆史的進步總是由少數異類發起,領袖總是少數。

達爾文說得好,適者生存。不是強者,不是快者,是適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