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把握良機(7)(3 / 3)

二、有效溝通中應遵循的原則

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少部分人容易把溝通和庸俗的人際關係聯係到一起,認為會拉關係就是會溝通,有少部分人看到領導就無了原則,說啥就是啥,見到下屬,總喜歡聽話的;有少部分人一遇到不同意見,不加思考就認為別人對自己有成見。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溝通原則在潛意識中作用的結果,一個就有良好溝通技能的人,一定會堅持正確良好的溝通原則,這方麵可能每人都有自己的心得,這裏我談談自己對正確溝通原則的理解。

有效溝通的第一條原則就是無論和誰溝通都要有原則,應該本著"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實事求是的風格來進行真誠的溝通。這裏的溝通原則就是能否做到顧大局識大體,是否能夠堅持維護集體的利益,利於大局問題的解決,除此之外多一釘少一鉚的小事就不必過於計較。基於這種原則的指導,實際溝通中就容易形成求大同存小異,就能夠處理好如何即不失原則,也不失靈活。

溝通的第二條原則就是要有一個積極良好的心態看待人,堅持用事實說話,反對捕風捉影式的聯想猜測。要以一個積極良好的心態看待人,不能總是以為誰誰都是混賬,就自己一個人什麼都好,以這種心態來溝通,十有八九是不會有效的,溝通不好還整天牢騷滿腹,滿腹冤屈。用積極良好的心態來溝通,用事實說話,一是一二是二,這是我們是否能夠看清事物,堅持原則的基本前提。否則就隻能是感情用事,一好就沒有一點錯,一錯就沒有一點好,這不是實事求是的表現。

在企業中,我們經常遇到的溝通都是因為某事我們持有不同意見,需要坐下來一起探討,在這其中,我認為應該秉行對事不對人溝通原則,同時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條原則在談判上表現的尤其明顯。在企業內部,有時候雙方各執一詞,甚至爭得麵紅耳赤,對於這種敢於較真的精神應該肯定,因為隻有這種據實爭執才能有利於把事情的原委弄明白。但切記,爭執不等於謾罵,更不等於人身攻擊,如何理性控製情緒,對事不對人原則應該時刻牢記。

為了取得正確的一致意見,我認為思想交流溝通的一條好原則就是要學會堅持、學會等、學會捕捉機會,學會在總結反思中的堅持和讓步。真誠用心地去溝通,去表達自己的意見,傾聽別人的意見,冷靜和理智的總結反思彼此的本質訴求和差異,為了爭取核心目標的認同,有時必須學會妥協次要的目標。要敢於一次次激烈碰撞後的冷靜反思,以及反思後再一次次激烈碰撞,要學會有效的溝通衝突處理,對於原則問題的溝通,要有屢敗屢戰的良好心態去堅持。要堅信思想上真正的一致是溝通碰撞後達成的一致,真正的團結是經過鬥爭之後形成的團結。現實中因為每個人的成長及所處的生活環境以及受教育的程度、人生經曆不一樣,這就造成對某些問題的看法讓大多數人很難一下子就統一起來,這時候我們就應該要學會允許等、允許看,要學會通過讓自己行動去創造的事實來證明給自己的觀點,以此來促進溝通對象思想的轉變,允許他們思想轉變經曆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相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可能有的長有的短,我們不要搞時間上的一刀切,要有胸懷。

在溝通的堅持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局部衝突,讓溝通的雙方心理的感受很累,麵對溝通衝突問題,事實上我們不怕再溝通,就怕不溝通而采取聽之任之甚至老死不相往來的態度來處理。這裏就需要溝通雙方理性的堅持,選擇再次的溝通。一旦溝通有衝突,下次主動溝通時,必須領導及時找下屬,年長者找年輕者,男同誌必須找女同誌。同時作為一個上級領導,應該隨時關注自己的下屬和下屬之間有無溝通障礙,一旦發現有衝突或者潛在問題,應該及時主動地去協調解決。

三、溝通中常見的形式和形式選擇

從溝通的表達形式來說,可以分為直接溝通和間接溝通,直接溝通直觀真切,表現形式就是直接或者電話交談,優點是便捷快速,不但能夠聽到語意還能感知多方麵體現出情感,缺點是有時受個人情緒影響較大,不太係統,溝通常常會受擅談所左右,難以體現信息的對等,比較適合於熟悉的人之間對分歧不大和比較簡單問題的快速交流,同時對實際情況摸底調研溝通也很合適。間接溝通為非麵談式溝通,常見的形式為書信類、文件報告式溝通。此種形式溝通的優點是一般比較冷靜理智,溝通交流觀點比較係統、相對比較委婉,不太容易受感情和氛圍因素影響,缺點自然是缺少情感交流,適合於正式方案類、決策類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