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把握良機(13)(3 / 3)

所以,在離職率高居不下的IT業,該公司的員工離職率一直都保持在合理的水平,為公司所控製。

平等

某些單位領導者不屑於與部下平起平坐,把等級觀念看得很重,認為決策權是自己地位的象征,不想與部下共同決策,這種帶封建色彩的管理思想早就過時了。

也有的領導者認為自己了解的情況,比部下全麵,自己的能力、水平也比部下強,部下提不出比自己更高明的計策來,這是許多領導者共同的誤區。應該承認,這些人成為單位最高領導人,的確是因為有過人的才幹,但往往正是這些能力強的領導者。自恃才高,不願聽部下看似愚蠢的意見,獨斷專行。有人說:精英管理是獨裁管理,道理也就在這裏。

其實,領導者的想法再高明,部下不接受,那也是一廂情願廢紙一張。領導者要想辦法使自己的決策,變成是部下的想法。能誘導部下自己提出來,讓他們認為這是他們自己提出來的,這樣的領導者才是最高明的。

當然,參與決策的人越多,單位機密被泄露的可能性也越大。而且,參與的人越多,所花的時間也越長,決策的執行也可能因此而受到延誤。

盡管有這些不利因素,但下這個賭注是值得的,因為讓人們參與決策對他們有影響的變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領導者要得到部下全力以赴的支持,就必須讓他們共同參與行動,而且愈快這樣做愈好。

一旦在相同的目的之下,充分發揮相輔相成的作用和機能:急躁的上司配以穩重的部下,膽大的領導配以心細的員工……任何成就的造就都會變得容易、迅速得多。

有次,美國瑪麗·凱公司競爭對手公司的助理副總裁向瑪麗·凱求職。他很傷心地對她說:"我已經無路可走了,我們公司已經無法再繼續發展,再待下去我實在也沒有前途可言。"

他們談了一會之後,瑪麗·凱發現了他抱怨該公司的真正理由。那家公司正在修訂行銷策略,而這位助理副總裁沒有被列入策略修改委員會的一員,而正如他所說的,凡是這個委員會的成員都被視為高級員工。因此,他對該委員會提出的任何改革政策都極力反對。所以,瑪麗·凱不得不下這個結論:假如他成為委員會的一員,他就會采取支持的態度。他是一位聰明的年輕人,如果能參與這項工作,一定能對該公司有所貢獻;相反的,正因為他無法參與,他的反對態度甚至促使他辭職而去。歸結來說,就是一個優秀的工作人員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

每個人都有自我意識,不論你喜不喜歡這個事實,身為領導者,當你在做有關屬下人事決定和其他決策時,都必須慎重考慮。

善用績效管理

績效管理是什麼?績效管理是一個持續的交流過程,該過程是由員工和他們的直接領導者之間達成的協議保證完成,並在協議中對下麵有關的問題提出明確的要求和規定:員工完成的實質性的工作職責;員工的工作對單位目標實現的影響;以明確的條款說明"工作完成得好"是什麼意思;員工和領導者之間應如何共同努力以維持、完善和提高員工的績效;工作績效如何衡量;指明影響績效的障礙並排除之。所以說,績效管理是一種讓員工完成他們工作的提前投資。

績效管理可以達到以下目標:使領導者不必介入到所有正在進行的各種事務中;通過賦予員工必要的知識來幫助他們進行合理的自我決策,從而節省領導者的時間;減少員工之間因職責不明而產生的誤解;減少出現當領導者需要信息時沒有信息的局麵;通過幫助員工找到錯誤和低效率原因的手段來減少錯誤和差錯。

概括起來,績效管理是一種讓員工完成他們工作的提前投資。通過績效管理,員工們將知道希望他們做什麼,可以做什麼樣的決策,必須把工作幹到什麼樣的地步,何時領導者必須介人。這將允許領導者去完成隻有自己才能完成的工作,從而節省自己的時間。

績效管理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它要求定期舉行提高工作質量的座談會,從而使員工得到有關他們工作業績和工作現狀的反饋。有了定期的交流,到年底時他們就不會再吃驚。由於績效管理能幫助員工搞清楚他們應該做什麼和為什麼要這樣做,因此它能夠讓員工了解到自己的權力大小--進行日常決策的能力。

總之,員工將會因為對工作及工作職責有更好的理解而受益,如果他們知道自己的工作職責範圍,他們將會在其中盡情地發揮。

然而,為什麼如此多的人回避績效管理工作呢?為什麼回避績效管理?沒有時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