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是一位中國文化史上不多見的多麵性天才。除開他是南宋著名詞人以外,他還是有宋一代首屈一指的音樂家,《宋史·樂誌》將其載名史冊。他曾在寧宗慶元三年進《大樂論》和《琴瑟考古圖》各一卷,評議宋代雅樂,對其弊端提出整改意見;他還是一位演奏家,嫻通音律,尤精古琴,晚年曾參考浙江民間風俗歌曲,創作了“越九歌”,又按七弦琴演奏伴唱的風格,寫下了騷體《古怨》琴歌,抒發自己對山河殘破、世路坎坷的憤怨;他能配合詞作自創曲譜,《白石道人歌曲》所載十七首工尺譜,是至今傳世的唯一詞調曲譜,既是白石一生文藝創作的精髓,也為後人留下了可資研考演唱的豐厚遺產。白石書法造詣亦高,法宗二王,力追魏晉,陶宗儀《書史會要》卷六讚為“迥脫脂粉,一洗塵俗”;其《續書譜》是南宋書論史承上啟下的係統的理論著作。他還是一位文論家,《白石道人詩說》雖文字不長,卻以“論詩及辭”為主,在宋代詩論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為後世所推崇。他的詩歌風格高秀,有《白石詩集》傳世,存詩一百八十餘首,楊萬裏《進退格寄張功甫薑堯章》雲:“尤蕭範陸四詩翁,此後誰當第一功?新拜南湖為上將,更推白石作先鋒。”可見當時已將其與詩壇四大家相提並論,以為是卓出的先鋒人物。
我在上麵泛敘白石多方麵成就的目的,一則是在這本小冊子(亦即《薑白石詞箋注》中華書局2010年版)前麵介紹其人,二則遵循作家個性對其藝術創作的影響(亦即《文心雕龍》所說“體性”),找到深入理解白石詞的切入點。
白石詩歌特別是其詩藝追求,就較清楚地透露了此一關捩的個中消息,其犖犖大者有以下三端。
其一,前已敘及,白石屬於江湖詩派,江湖詩派總體上出入於江西詩法,更何況白石與江西宗主黃山穀同籍江西,當然對其更加頂禮膜拜。這是一方麵。另一方麵,當時天下競習江西詩法的風氣已流弊重重,有識之士都在不同程度上、從不同途徑去設法掙脫江西詩風的籠罩,革除其流弊。於是,他們的時尚和定格就歸結到“近體學唐”,“古體學選”。所謂“選”指的是《文選》的駢體詩,如高似孫就將《昭明文選》中的駢語儷對編成《選詩句圖》,作為江湖詩友寫作古體的津梁;所謂“唐”指的是晚唐體,幾乎包含現在所說的中晚唐的大小詩人。白石就特別傾慕晚唐詩人陸龜蒙。因為陸龜蒙其人其詩其身世遭際,甚至包括所居之地,都與自己相類,所以白石一則雲:“三生定是陸天隨,又向吳江作客歸”,再則雲:“沉思隻羨天隨子,蓑笠寒江過一生”,以異代知己自許,一寄千秋渴慕。白石這種有意識地在詩藝上向陸龜蒙學習所表現於創作實踐上,就是舍棄粗放而講究精致,同時也在崇尚高雅格調的文化趣味中別含清淡乃至荒寒意趣。竊以為,這是白石異於一般江湖詩人之處,亦是理解白石“清空”、“騷雅”詞風的關捩之處。
其二,江湖詩派整體特點是“塵俗”,其中當然受了楊萬裏“死蛇弄話”和“生擒活捉”的影響。“誠齋體”的流利淺易、不乏機趣,極大地迎合了江湖詩人求變的心理,因而得到了他們的竭誠歡迎。但是,很多江湖詩人由於自身品格的卑下,造成了“塵俗”消極麵的突出。白石則與此迥然異趣,他雖然也佩服楊萬裏,但他向往的是“箭在的中非爾力,風行水上自成文”(《送〈朝天續集〉歸誠齋,時在金陵》),向往的是誠齋那種自然、輕靈、活潑的藝術風格。他看到蘇軾、黃庭堅遭遇到很多俗人俗事,如黃庭堅的《陳留市隱》寫一位陳留刀鑷工,他有一個“乘肩嬌小女”,但黃庭堅與蘇軾一樣並不懼怕、回避“俗”,相反,他們提出“以俗為雅”,雖然直接寫俗人俗語,但經過提煉,仍然以“雅”出之。白石於此深以為然,在麵對俗世百態、街談巷語之時,往往憑借自己高雅的情懷、高深的學養,在筆下將它們提煉為盎然的詩意,變為雅馴可賞的詩句。白石寫詩如此,寫詞又何嚐不如此呢?我們讀到“柏綠椒紅事事新,隔籬燈影賀年人”(《鷓鴣天·丁巳元日》),讀到“白頭居士無嗬殿,隻有乘肩小女隨”(《鷓鴣天·正月十一日觀燈》)諸句,感受到的便是一些既高雅透骨又妙趣橫生的俗人俗事。這是白石的淵源有自處,也是白石的妙參造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