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如何提升你的社交深度(17)(2 / 3)

《書經》上說"謙受益,滿招損"。"謙"字亦可解釋為"欠"。萬事欠缺一點,如喝酒一樣,欠一杯就蠻好,不醉了,還能惺惺寂寂,腦子清醒。如果再加一杯,那就非醜態畢露、丟人現眼不可--"滿招損"。又如一杯茶,八分滿就差不多了,再加滿十分,非溢出來不可。

魏國公子牟說:"抱殘常安,守缺常全。"吉事怎樣方得長久?有財富如何保持財富?有權力如何保持權力?這就要做到"不求圓滿"。南懷瑾先生為此舉例說:"曾有一位朋友談到人之求名,他說有名有姓就好了,不要再求了,再求也不過一個名,總共兩個字或三個字,沒有什麼道理。"南先生又現身說法:"有一次,從台北坐火車旅行,與我坐在同一個雙人座的旅客,正在看我寫的一本書,差不多快到南站,見他一直看得津津有味。後來我倆交談起來,談話中他告訴我說,這本書是南某人作的。我說,你認識他嗎?他答:不認識啊,這個人寫了很多書,都寫得很好。我說:你既然這樣介紹,下了車我也去買一本來看。"南懷瑾先生接著說:"我們的談話到此打住,這蠻好。當時我如果說,我就是南某人。他一定回答說:久仰,久仰。然後來一番當然的恭維,這一俗套,就沒有意思了。"南先生算是悟透了"缺陷"的真諦。

李商隱有一句名詩說的是:"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做人做事名利如此,權勢也如此。即使家庭父子、兄弟、夫妻之間,也要留一點缺陷,才會有美感。以文藝作品的愛情小說而言,情節中留一點缺陷,總是美的。如《紅樓夢》不到幾年之間就完了,比較長一點的《浮生六記》,也難逃先甜後慘的結局。又如一件古董,有了一絲裂痕擺在那裏,絕對心痛得很。若完好無缺的東西擺在那裏,那也隻是看看而已,絕不心痛。可是人們總覺得心痛才有價值,意味才更深長。

洪應明又說:"假如上天不肯給我很多福分,我就多做些善事來培養我的福分;假如上天用勞苦來困乏我,我就用安逸的心情來保養我疲憊的身體;假如上天用窮困來折磨我,我就開辟我的求生之路來打通困境。假如我能做到以上各點,上天又能對我如何呢?"這就是"守半守缺"的人的處世觀。外在條件不好,就用內在條件來彌補它,外在環境有缺陷,內心就用道德來填充它,用道義來開通它。這樣做了,即使仍然存在缺陷,結局卻能超越圓滿。

做人最可貴的地方是有覺解、有了悟。功名富貴、是非得失等等境相對於人生來說,隻不過是外在的裝飾,不可與人生內在的聖德尊嚴相提並論。所以陶淵明說:"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邇?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人生為什麼一有缺陷就拚命去補足呢?正因為我們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我們的未來才有無限的生機和無限的可能性。這何嚐不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保持一顆平常心,不為名利所累,不為世俗所擾,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多好,多美妙。

成功人生的開示

一個人生前努力追求圓滿,離開人世後什麼也帶不走,最終隻是"究竟無得"。如果能自知自足,自然就會領悟到"滿窒清風滿室月,坐中物物見天心"的悠然境界。做人做事,"缺勝過圓,半勝過全","萬事全多缺,人生半最佳"。

"一半一半,也能成就",這是台北一位國學大師對成功人生的開示教誨。他說:

世事都是"一半一半"的:白天一半,黑夜一半;陸地一半,河海一半;好人一半,壞人一半;貧窮一半,富有一半……隨著時移世遷,一半一半雖然互有消長,卻無法使這"一半"全然統治那"一半",就因為如此,人生才有無限的希望,才有許許多多的成功路徑。

世間原本是"一半一半"的,我們不必強求自己在某一個領域裏出人頭地,也不必抱住一棵大樹不肯撒手,因為還有另一方天地等待我們去開拓,還有許多空白等待我們去填補。

我們明白自己隻有"一半",就能虛懷若穀,接納另外一半;就會有自知之明,努力精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人雖然在種族、職業、地位上有所差異,但是隻要我們肯隨順因緣,在自己"一半"天地裏克盡職守,奉獻心力,對人類同樣能有所奉獻。

當兩個"一半"有所衝突時,我們必須衡量輕重,有所取舍。例如:有人為了學業而耽誤了戀愛時光;有人為了事業而放棄了家庭建設和溫馨;甚至有人為了正義和民族尊嚴而舍棄了寶貴的生命……世事雖不圓滿,但隻要你取舍得當,同樣能在"一半"中如願以償。舍棄了這"一半",另"一半"會更豐富、更多姿多彩。

在"一半與"一半"之間,隻有選擇,而不能全得,選擇不得當就會適得其反。有人為了功名利祿,隻知道爭先恐後地汲汲鑽營前麵那"一半",而忽略了後麵這"一半",殊不知前麵那"一半"世界裏已經被擁擠得雜亂不堪了,到頭來東撞西撞,隻能撞個鼻青臉腫,乃至粉身碎骨。也許隻有在吃了大虧時,才能回頭再來看看後麵這"一半",這"一半"似乎顯得清靜,沒有前"一半"那麼誘人,然而,當你實實在在走進這後"一半"世界中時,你就會覺得:這"一半"天高地闊,天清地爽,一切都實實在在,都能投緣。這也許就是古人常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吧。這位大師還以自身的經曆告誡我們說:"好的一半,能帶動全部;壞的一半,也會影響全部。"世間上,"一半"是正義的,"一半"是非正義的;"一半"是正的,"一半"是邪的。所謂:"正人行邪法,邪法也成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也成邪。"例如,"法輪"一詞本是佛教中用來比喻自然變化規律的,但在"法輪功"圈子裏,卻成了害人的邪法。所以,我們必須以智慧來洞察這"一半"和另"一半"的世界,明辨是非、黑白、正邪。不但要堅持這"一半",謹防誤入那"一半",還要以這"一半"去改變、淨化那"一半",讓好的"一半",帶動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