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如何提升你的社交深度(17)(3 / 3)

有首電影歌曲唱道:"軍功章裏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人們常說:"男人的成功有女人的一半。""一半"與"一半"有它的互融性和互補性,沒有這"一半",也就沒有那"一半"。惟有打破執著和偏見,"一半"與"一半"之間溝通協調,互相合作,才能得到幸福,才能取得成功。

清朝李密庵曾寫過一首"半半詩",表達了"一半一半"的悠然境界:

看破浮生半百,半生受用無邊;

半殘歲月盡悠閑,半裏乾坤寬展。

半鄣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

半耕半讀半寒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

衾裳半素半輕鮮,肴饌半豐半儉。

童仆半能半拙,妻子半樸半賢;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一半讓將人間;

半思後代與桑田,半想閹羅怎見。

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

帆張半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

百年苦樂半相參,會占便宜且半。

人生最可貴之處在於大徹大悟,所以一半一半。必須是大徹大悟的一半一半。大徹大悟,我們才能消滅貪婪占有之心,才能消滅是非毀譽之心,才能消滅榮辱得失之心。

爭名奪利,不如抱殘守陷;窮奢極欲,不如樂道怡心。這旬古訓的確不假。所以,又有一位不知名的人士也做了一首"半半詩",堪稱做人做事的方圓之道、"聖經":

參透乾坤隻半,識得人生難全。

天道好缺而惡滿,何為碌碌求圓。

半貧半富半安足,半命半天半偶然;

半癡半聾半糊塗,半真半假半瘋癲;

半用半舍半行藏,半智半愚半聖賢;

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夢半神仙;

半有半無半苦樂,半榮半辱半因緣。

一半盡在於我,一半聽任自然。

識得半的玄機在,世間到處總悠然。

活出人的品質

"世人都是說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想活得瀟灑一點,輕鬆一點,快樂一點,但終其一生也瀟灑不了,輕鬆不了,快樂不了。他們被什麼東西拴住了、纏住了、卡住了,這東西就是功名利祿。功名利祿成了人生的境界,似乎功名愈厚人生也就越美妙滋潤。

其實,功名利祿是一幅具有魔力的羅網,隻要你進去了,你就沒法逍遙與自在。沒有功名利祿,於是乎想得到功名利祿。得到了小的功名利祿,又想得到更大的功名利祿。得到了功名利祿,又害怕失去了功名利祿。人生就在患得患失中度過,哪裏能品嚐得到人生的甘美清純的滋味呢?世人隻知道功名利祿會給人帶來幸福,殊不知功名利祿也會給人帶來痛苦。為了功名利祿,人們勞心、勞神、勞力。為了功名利祿,人們計劃、忙碌、奔波。為了功名利祿,人們懷疑、欺詐、爭鬥。為了功名利祿,人們搞陰謀、耍詭計、溜須拍馬。長此以往,誰也活得不開心,誰也活得不舒坦。

古詩中說:"好的東西不能像磐石一樣堅固,所得到的虛名又有什麼用?"對做人來說,不能突破個人的名利觀念,就會有一種功利思想的存在,因而不能惟道是從,惟義是行。一心為了求名求利,難免陷入"形與影競走"的境地,以致形體疲勞不堪,無法再有振作的時候。

想創造英雄業績,就得有聖賢的胸懷,才能顯得偉大。我們現代人所進行的事業,也必須有聖賢的胸懷,要突破名利觀念。老子說:"名聲與身體哪個親?身體與貨物哪個多?得與失哪個利害?所以過分的喜愛必然有很大的浪費,過多的儲藏必然有極大的丟失。"這確實為至理名言。

諸葛亮說:"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這是他能越過名利關的心得之言。我們能突破名利觀念,自然能做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自然懂得,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擺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