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閻氏故居(2)(1 / 2)

一部分,是原先的前院。在“文革”以前,這裏曾經是省文聯辦公室和編輯部所在地。後來,成了機關職工宿舍。韓石山、張石山、王中幹、燕治國、陳玉川、楊潞生、趙瑜、禹效元還有張銳鋒、陰誌和、閻姍姍等人都在這裏居住過。再後來,頗具特色的古建築被徹底拆除,蓋了宿舍樓。

前院,原本是一個兩進的院落。外院是磚砌拱券大門,外院和內院之間所謂二門則是中國古典式的門樓。飛簷門柱,筒瓦花脊。二門以裏,卻又是分作東西兩個院落。東邊,是主院;西邊,是偏院。

主院以及偏院,雕梁畫棟,高大宏敞。偏院後部,特別聳起一棟二層小樓,有如山西一些著名大院的衛樓。

從建築外觀來看,分明中西結合,土洋並舉,卻又顯得錯落有致、過渡自然,仿佛天衣無縫。

房間裏麵,實木地板,木質護壁。玻璃窗格,洋式形製。窗台下麵,掩藏了暖氣設備。據說,這兒原先燒的是壁爐,屬於德國工藝。到日本鬼子占領太原,方才改了暖氣。

這整個前院,是閻錫山為其大老婆專門建造。

那麼,所謂“閻氏故居”所來有自,並非空穴來風。

不過,閻氏故居還有第二部分。

從南華門東四條巷口開始,先是上麵所說的前院,平房大院。緊挨大院,往裏又是一處大院。這所大院,則一東一西矗立了兩棟洋樓。

兩棟洋樓,一般高矮,幾近對稱。“文革”前是前輩老作家們的寫作間和休息室,每人兩間的格局。“文革”後,東樓基本上做了編輯部,西樓則當成了辦公室。

東西兩棟樓,原來分屬兩家。

東邊,三層洋樓,是閻錫山部下一名高級職員的住所。房間宏敞,當年就配備有吊燈電扇,堪稱豪華。但與西邊洋樓相比,則又有不如。

西邊,連同地下室亦是三層。地下室,巨型條石建造,外牆石塊對縫砌接,顯得堅實美觀。庭院裏,不僅有花壇魚池,還有兩株梧桐護衛了門廳。門廳係整塊石料雕刻精美的廊柱結構,掩映在梧桐樹蔭裏,幾分異國情調。室內,橡木板壁,進口拚花地板。處處透著典雅的豪華,富貴的莊嚴。

西主樓後邊,還有一個後院。建了兩層臨街的樓房,每層都分作四個房間,室內板壁地板,一樣豪華。據說,這後樓的房間,是供貼身丫頭們居住的。主樓的戶主身份可想而知。

原來,這兒是閻錫山的一個侄兒的公館。這位侄兒,當年擔任山西五金公司頭目。財源可謂茂盛,地位應稱顯赫。

這裏居住的戶主與閻錫山屬於至親關係,那麼,這兒也可與前邊原先的平房大院一並連同稱作“閻氏故居”。

然而,在民間的傳說中,在大家未究根底人雲亦雲的說法裏,閻氏故居卻另有版本。

幾乎所有人都說,或者幾乎所有人都樂於相信:當年住在平房院包括樓房院的,是閻錫山的五妹子。所謂閻氏故居的主人,不是別個,應該就是這個神秘的女人。包括我省女作家蔣韻,在作品中也曾經這樣介紹過她的有些微妙的心情。她更樂意相信關於五妹子的傳說,樂意葆有那麼一點傳說的神秘和想象的朦朧。

五妹子實有其人。當年市井流傳,閻錫山與這個五妹子的關係好生曖昧。在那些無稽之談裏,甚至包括閻錫山和五妹子的做愛細節。說閻老西喜歡吻接五妹子的下身雲雲。這就有些黃段子手抄本的味道了,不足為訓,不能登臨大雅之堂。但如此不堪的說法,在引車買漿者流當中口口相傳,衛道士們無計可施。所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霸道如土皇帝閻錫山照樣無可如何。

刻寫了“閻氏故居”四個字跡的大理石標牌,貼掛在如今作家協會辦公院的外牆上,一任人們漠視無視或者猜測臆想,冰冷堅硬,默默無言。

3.從文聯到作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