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遊天龍山(2 / 2)

幾年後,與當時的戀人現在的丈夫春遊天龍山。那時已改革開放,春遊漸漸複蘇,幽靜的天龍山多了人跡和嘈雜,唯有那青春的火鞭一如既往。我抑製不住愛的激情,小聲羞澀地背誦了那首小詩,回報他的浪漫熱情。而當年的春遊對黃花的感慨是對久涸心靈重歸大自然的興奮的宣泄。天龍山那樣美,沒有鬼斧神刀的峻峭,隻有溫柔流暢的線條,猶如一個淡妝的少女靜靜地坐在那裏,安享和煦的春風和明媚的陽光。遊戲在那草叢林間,宛如生活在仙境一般,讓人忘掉世間一切煩惱。這樣的山中,豈能沒有神仙?我們順著小徑四處找尋,終於找到了一座廟宇。這廟宇外觀頗有氣勢,紅牆琉璃瓦輝映在青山綠水中,不由人不信,住在這裏的是神仙而非泥胎。

廟宇外麵沒有匾,不知供的是何方神聖。一行人斂聲屏氣,輕步上前,慢慢推開虛掩的正殿大門,生恐驚擾了大師的打坐和仙人的靈修。但迎麵看到的不是雙掌合十的大師,不是盤坐蓮花的菩薩,而是滿地碎瓦。正麵的菩薩塑身不知去向,空留一朵殘缺的蓮花。兩旁的小神塑像都殘肢斷臂,缺頭少身。這人跡稀少的山穀竟也沒能逃過破“四舊”的一劫。

廟宇四周是一團團蒲團草,像是專門種來為香客們做跪墊用的。既然沒有和尚和神仙,我們便去了幾分虔誠,在廟前肆意嬉笑追逐,坐在那些狀似蓮花的蒲草團上學和尚打坐。廟宇兩旁是深深的山穀,坡上滿是青草,大著膽子滑下去,穀底竟是積壓了多年的落葉和枯草,軟軟地接住了我們的身體。

太陽接近山頂了,綠綠的山坡披了一層金紗。對麵坡上有幾點火紅,竟是那從革命歌曲裏久聞大名的山丹丹花。我小心地采下一朵,擎在手中,拌著與山丹丹一樣顏色的夕陽走出了天龍山。暮色中,漸漸地把天龍山留在了身後。

曾幾何時同行者相約,若幹年後一起重遊天龍山,沒曾想,年輕的約是那樣的難以恪守,那幽靜美麗的天龍山便留在了我二十歲的五四。

幾年後,當我以戀人的身份重遊天龍山時,天龍山的美麗依然在。廟宇重塑了菩薩,廟外的蒲草團依然鬱鬱蔥蔥,山坡上依然有一簇簇黃的迎春花和紅的山丹丹,而絡繹不絕的遊客和香客踏破了昔日的靜謐。

那次與戀人遊過天龍山後不久,我便來到這美國,再沒有機會去看天龍山。那次遊山時,通往山裏的小徑及盤山公路正在拓寬。想現在的天龍山早已是旅遊熱點,那靜是不複存在了,隻不知那山還綠不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