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精神貧窮的第二種表現,是對物質利益的無休止貪欲。創造物質文明,獲得物質利益,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方式,是一種必然要求。但任何事情都應當有一定的度,超出了度,就有毛病。就整個人類而言,不能向大自然無休止無限製索取,否則大自然也會警示人類,還可能懲罰人類。對物質文明的過度追求,可能會造成生產力的破壞,會將人類從文明拋回蠻荒,甚至徹底毀滅人類的生存之地。就個人而言,不能私心膨脹,貪得無厭,否則,也會招致一定的麻煩,甚至會惹來滅頂之災。可悲的是,不少的中國人對此等簡單的道理卻看不很透,或者看出了一些,卻經不住金錢的誘惑。於是乎,成千上萬的優秀的和不怎麼優秀的各色人等,被銅臭放逐了。在各種非法撈錢者中,有窮光蛋,但大量的,是已經腰纏萬貫的富翁。他們的撈錢,不是迫於生計,而是為了滿足貪欲,他們患了嚴重的心理饑渴症,是精神貧窮的典型代表。鑒於此,中國的廉政必須從思想和精神抓起,讓人們先從精神上富有起來。如果不治精神貧窮,就經濟抓經濟,就物質抓物質,不可能有太好的效果。
中國人精神貧窮的第三種表現,是對知識、對文化、對一切新生事物的冷落與淡漠。這一現象,是由市場經濟造成的,但又不全是。其中有曆史積澱的影響,有對世界、對人生認識方法偏差而造成的誤導,有哲學貧困造成的認識混亂,有信念失落、信仰動搖造成的危機。中國公民的文化水準和道德、精神水準出現滑坡,這是有目共睹的。
中國在致力於現代化建設,其中有物質文明,也有精神文明,它們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互為條件、互相製約、互相促進的。但令人擔憂的是,人們精神的貧窮已對社會的全麵、協調發展造成了不可低估的負麵影響。這不能不引起全體中國人特別是廣大有識之士的高度重視和密切關注。中國人,應當自己向自己敲響警鍾,掃蕩單純追求物質利益的迷誤,切實從精神上武裝自己。
199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