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盡快落實縣委提出的計劃目標,縣委、縣政府召開了村黨支部書記和村長以上幹部參加的千人動員大會,龍紹川代表白龍澗村在會上作了典型發言,馬縣長宣讀了各鄉、鎮和各局委的計劃指標,各鄉鎮和局委的一把手又和縣裏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在大會總結時郎書記鄭重的宣布:“要嚴格按照縣委大幹快上的要求,要真正的完成縣政府提出的各項計劃指標,全縣幹部必須要進一步的解放思想,對於在年終完不成任務的單位,堅決的撤換一把手。縣委的決心是:‘不換思想就換人,不幹工作就走人’。”
這種大幹快上的氣勢使各鄉鎮和各局委的一把手都覺得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
為了完成縣裏分配給黃川鄉的各項指標,在黨委會議上,劉萬山書記作了具體地的分工:他負責“萬畝果園帶”的工程;周鄉長和龍紹川各負責一個“萬隻羊群村”的工程。
縣裏增加一萬畝水澆地的任務就落在了縣水利局的頭上,按照縣裏“藍圖工程”上規劃,要在盤龍水庫下遊開出一條長達五公裏、寬五米、高三米的盤龍大渠,把盤龍水庫的水引到下遊兩個鄉的旱塬上,這樣就能擴大近一萬畝的水澆地,然後再加大水庫的容量,解決水量不足的問題。
工程分修渠和加庫兩期完成,總投資一個億。第一期修渠工程投入六千萬元,郎書記通過省、市的領導已經借來了兩千萬元,縣財政自己也擠出了一千萬元,剩餘的三千萬元縣財政正在籌措。縣水利局的張局長是個工程技術人員出身的幹部,當年興修盤龍水庫時他就是工地的技術員,對於盤龍水庫的情況他是一清二楚的,盤龍水庫現有的庫容蓄水,隻能解決黃川鄉盤龍沿線的幾個村的八千畝老水地的灌溉,如果把水引到了塬上,原有的老水地的灌溉就無法保證。擴大庫容更是個棘手的問題,盤龍水庫是在五八年“大躍進”中修建的,工程設計一再折扣,工程質量根本沒有保證,這幾年已經是帶病運行了。每到汛期張局長就吃住在水庫上,派人全天候的監控,他擔心水庫一旦出了問題,就會危及下遊幾萬人民的生命。
在前一段縣裏製定“藍圖工程”時,張局長就給郎書記和有關專家提出了這個問題,但他人微言輕,大幹快上的浪潮淹沒了他那弱小的聲音。在與縣裏簽這個責任狀時,他當時的手都是顫抖的。全縣的動員會後,他看著工程就要上馬了,為了阻止這個“勞民傷財”的工程,一方麵盡量的拖延這開工的時間,一方麵上書給水利部有關專家,希望他們從技術的角度幹涉縣裏的這個決定,但一個月了還沒有音訊。其他的工程都在如火如荼的進展著,塬上受益的兩個鄉鎮把施工人員都預備好了,可水利局卻沒有動靜。擔心自己頭上的烏紗帽,那兩個鄉鎮的領導把這事反映給了郎書記。郎書記一個電話就把張局長找到了辦公室,他厲聲地問張局長:“你們計劃什麼時候開工?”張局長說:“我們的技術人員正在測量和籌備,大概還需要等一個月時間。”他知道一個月後就開始收麥子了,也許在麥後上麵就會有消息。郎書記聽了張局長的話,隻淡淡地說了一句:“那你就回去等吧!”
在當晚召開的緊急縣委常委會上,隻有一個議題:“就是落實郎書記在動員會上提出的‘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決策,決定撤銷縣水利局張局長的職務,任命水利局的韓副局長為代理局長。”當組織部長在和韓副局長談話時,韓副局長執意不接受任命,因為他也知道這件事的嚴峻程度。水利局撤換局長和副局長不接受任命的消息在一天裏就傳遍了全縣,那些簽了責任狀的黨政一把手頭上都驚出了汗!那些想升遷的官員也積極的活動起來,第二天縣委常委又開了一次會,決定任命一個邊遠鄉鎮的鄉長擔任縣水利局局長。
新局長上任的第二天修水渠的工程就開工了,在開工典禮上郎書記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近千名民工和幾十台大小機械迅速的開進了工地。由於領導重視,前期資金落實到位,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大渠的土建任務就竣工了,先期籌措的三千萬也用完了。為了爭取工程在天氣大凍前順利竣工,資金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了,縣財政已經拿不出錢了,他們到處求爺告奶地抓借,也隻是湊了一千萬元。因為資金的問題,工程停工半個月,水利局和兩個鄉鎮的領導不願意了,郎書記為此已經把馬縣長批評了一頓,但大河縣僅僅是個吃財政飯的,馬縣長也無能為力,他為此口頭上還給郎書記提出了辭職請求。搬不動馬縣長,郎書記隻有把氣撒在了縣財政局長的頭上,撤銷了縣財政局邢局長的職務。財政局是縣裏的財神爺,以往都是大家爭破頭要去的單位,但是組織部長白雪萍按常委會上提出的人選,找了幾個人陸續談話,大家都推三阻四不願接任,沒辦法隻有讓財政局的常務副局長暫時主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