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3 / 3)

省裏的驗收是抽樣調查。為了應付抽查,大河縣被抽查的幾個鄉在郎書記的授意下,就采取了“借羊”頂數,“借豬”充個的做法;在驗收果樹栽植麵積時,他們就把沒有抽到的鄰近鄉裏的果樹麵積,記到了被抽查到的數字裏麵。這種弄虛作假糊弄了驗收的人,但卻在老百姓中留下了很壞的影響。

春節到了,郎書記的家一直在省城裏安著,在安排好馬縣長負責春節的值班後,他就提前回去了,因為他回省裏還有更重要的任務。

郎萬鈞今年三十四歲,憑借著他的表叔在省裏任副書記,大學畢業後就分到了省委組織部,幾年的時間就從科長到副處長,又下派到了大河縣任紀檢書記,直至去年又破格當了大河縣的縣委書記。當初洛西市的副市長已經另有人選了,是他做了表叔的工作才讓張書記出任的。當然這個縣委書記隻是個過渡,他的目標遠不止此。春節後洛西市就要換屆選舉,他想盡快的擠到市委副書記的位置上,這樣幾年後他就能名正言順的從正廳再到省級幹部。他的表叔在近一兩年就要從省委副書記的位置上退下來了,中國的官場規則他是清楚的。所以他要抓緊時間,他必須要盡快地在大河縣幹出成績來,這樣才能引起市委和表叔的充分注意。

回來後他急急忙忙的到了表叔家裏拜訪,他還不忘給表叔帶一件大河縣前不久剛出土的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這是他回家前到縣博物館以觀賞名義借來的,隻要表叔高興要,他回想法給博物館銷賬的。

表叔很滿意他在大河縣裏的表現,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被省市的領導稱讚,這是不容易的。但他表叔更欣賞他帶來的這件青銅器,這可是稀世珍寶。在寒暄一陣後,他就直奔主題說到了洛西市明年的換屆選舉,表叔告訴他,隻要有機會他會留意的。

春節過後,大河縣一下子調整任命了一百多個科、局級幹部,這麼大麵積的科局級幹部變動是大河縣曆史上的第一次,這無疑是大河縣政壇的一次大地震。這次調整除了被免去和撤換的十幾個人要重新填補外,還有很多鄉鎮的黨政一把手積極要求到縣局的一般單位任職,就是到了重要的局委,也是要求不擔任一把手。那些和縣裏的“藍圖工程”有關局委的一把手,大多也都提出要到一般的單位任職。大家都有一個共同心願,就是不要在縣裏的“藍圖工程”中簽訂責任書,因為他們心有餘悸。

郎書記也很高興,這也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他早就想調整那些難使喚的人了。既然大家都不願意擔責任,總有願意擔責任的人來填補這些崗位。人常說:“紮起招兵旗,就有吃糧人”,有人急著想從圍城裏出去,也有人急著想進到圍城來,這是一個曆史的規律。於是他就大膽的提拔了一批年輕的幹部,也適時地調整了一些單位的一把手。

可今年意外的是,郎書記突然的改變了去年的做法,“藍圖工程”照樣搞,但處罰的尺度卻寬鬆了不少,這讓那些老奸巨猾不想再被免職的、急著從鄉鎮和重要部門出來的幹部們吃了個啞巴虧。

今年的水利工程項目,本來是要加高和加寬盤龍水庫的壩基來增加水庫庫容的,但是最近水利部的專家會同省裏的專家一起來過大河縣,他們重點地考察了盤龍水庫的壩基情況,調看了當初水庫建設過程中的有關資料,最後一致結論:“盤龍水庫是個有著嚴重隱患的水庫,決不能再擴大庫容。”棘手的是在他們離開的時候,還讓郎書記和馬縣長在他們的結論意見上簽署了“知情,同意專家的意見。”這樣的一句話,分明是對他們提出警告,要是因擴容而產生了後果由他們負責。而這份有他們簽名的結論意見,同時給省、市水利部門留下一份外,盤龍水庫管理所也留存了一份,這是應張付所長要求才給留下的。

60

今年麥收前,全村的玉米套種麵積計劃達到三千多畝,這是一個偉大的工程,就此一項,到了秋季就會給白龍澗增產糧食十幾萬斤。但是老天爺卻和白龍澗村的農民開了一個玩笑,在小麥揚花以後就沒有下過透雨,澆地成了今年農業生產中的頭等大事。

今年的旱情提前了,為了澆好小麥的灌漿水,水庫早早就開始排號澆地。白龍澗村這幾年實行了小麥和玉米的間作套種,收麥前的這一水尤為重要,不但可以促進小麥豐收,還能保證套種玉米的適時播種。村幹部幾次到水庫管理所去協商,那裏的管理人員都是互相推諉,讓他們找縣裏水利局,到了水利局,又讓找水庫管理所解決。

眼看玉米套種的最佳時間就要過了,村裏還有近八百多畝水地沒有澆灌。特別是盤龍村民組,一百八十多畝水澆地,還有近百畝沒有澆灌,大家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