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2 / 3)

龍紹川到了縣裏,找到了馬縣長,他把村裏修路的打算給馬縣長做了彙報,他想從縣交通局找點援助,想盡量的減少群眾的集資數量,畢竟一部分群眾還不算太富裕。馬縣長和縣交通局局長溝通後,決定從省裏下撥的鄉村公路款中給白龍澗村解決五萬元,但必須是在公路驗收後再撥款。其實縣交通局對白龍澗村和黃川鄉還是挺照顧的,就在龍紹川受傷出院後的第二年,他們組織了幾十萬的資金修建了青龍澗大橋,解決了黃川鄉通往縣城的最大交通障礙。全鄉人感激龍紹川,是他用自己的生命作代價,才換來了青龍澗大橋的提前修建。大橋通車典禮的那一天,在縣委張書記的提議下,縣交通局也把龍紹川接到了現場,他和張書記共同為大橋的通車剪了彩。

修路工程開始後,全村人都興奮了,這不僅是解決村民當今致富的好事,也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善事。為了盡最大可能的減輕群眾集資的負擔,龍紹川準備組織村裏黨員幹部先進行自願的捐款。

在一百多人的幹部和黨員大會上,當龍紹川把捐款的想法向大家說明後,老支書第一個站了起來,他報了三千元捐款,其實老支書家裏並不富裕,他是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龍紹川鳴鑼開道;接著龍紹川也報了五千元,他拿出了自己半年的工資;龍大山報了一萬元,就連女兒受傷住在醫院的高龍州也報了五千元。在短短的一個小時的時間裏,白龍澗村的黨員和幹部就報了三十多萬元的捐款。

幹部和黨員為群眾捐款修路的消息在白龍澗村傳開後,也激勵和感染了廣大村民,不到兩天,群眾就自發的捐了十幾萬元。連劉誌高這個當年的“偷樹人”,他也捐了五千元錢,這些年他一邊養羊,一邊種果樹,全家每年也收入也在幾萬元,他從心裏感謝黨和政府,他更看重龍紹川的愛民精神,他要為龍紹川爭光。

在全村群眾的努力下,宏大的修路工程一個多月就結束了。試車時,當一輛大貨車暢通無阻的從鄉政府一直開到了盤龍山下時,十幾裏的路兩邊都站滿了歡慶的群眾,有不少人都流淚了。這一天白龍澗村的幾百輛大、小拖拉機、農用車主也都自發的開著自己的車在那平坦的公路上慢慢的體驗著,他們每人都買了很多鞭炮,一路走著,一路放著。

高龍州的女兒高明霞也拄著拐棍站在了歡慶的人群中,她笑容滿麵對地在路上試車的龍紹川說:“紹川哥,謝謝你了!你真是咱白龍澗村老百姓的福星!”

公路竣工後,村裏的群眾在公路邊上立了一塊高大的石碑,正麵刻著:“白龍澗村人民的致富路”背麵刻上了那些為修路自願捐款人的名字,在老支書的提議下,大家把龍紹川的名字刻在了所有捐款人的前麵,他是想讓白龍澗村的子孫後代都牢牢記住: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一個合格的基層幹部,一個有知識的大學生村官——龍紹川。

68

隨著白龍澗村的四千多畝和全縣幾萬畝蘋果的相繼掛果,全縣蘋果的年產量已經超過了幾億公斤,果農們賣果難的現象也已經初有顯現。龍紹川在調查解決群眾賣果難的過程中,也從大河縣這幾億公斤的蘋果裏麵看到了無限的商機,他想在白龍澗村辦一個果品加工場,在解決群眾賣果難的同時,也提高了果品的附加值,為村裏創造更大的利潤。

春節剛過,龍紹川就隻身來到了省城。在省農業廳他把自己的想法給楊柳說了,楊柳覺得這想法不錯,但這畢竟是一個不小的項目,為了慎重起見,楊柳就提議他去見見主管全省農業的王佑銘副省長。

王副省長是個專家型幹部,他對全省乃至全國的果林發展了解得非常透徹,對國內外的果品加工銷售市場的信息也知道的不少。聽了龍紹川的想法後,他感到由衷的高興,龍紹川已經逐步地從一個理想主義者,變成了一個有著自主思維能力的實幹家。

看著眼前已到了“而立”之年的龍紹川,他不由得想起了二十多年前自己下放到了盤龍村的情景,那時自己就像現在龍紹川這麼大,正是風華正茂。他記得自己第一次見到龍紹川才四、五歲,滿臉的鼻甲伴隨著渾身的土塵,純粹是個農村的小髒孩,誰知道一晃二十多年,龍紹川已經是一個高大威武的知識型大學生村官了。

他以“右派”的身份,在盤龍村下放改造了整整十八年,這十八年是他人生最應該輝煌的時段,雖然他當時也為農民朋友做了一些事情,但離自己的當初的遠大理想卻有天壤之別。他同時也在為自己慶幸,慶幸自己當時遇到了龍大山這個心胸開闊的農村基層幹部;慶幸自己遇到了白龍澗村的那些淳樸善良的農民兄弟。因為他後來才知道,和他同時下放到農村的其他“右派”分子,多數都被批判和改造的皮包骨頭,有的甚至客死他鄉。而自己在白龍澗村的群眾和龍大山幾個幹部庇護下,不但生活的很好,而且還處處受到保護。

他清楚地記著,自己下放到盤龍村第一天時發生的事情:當龍大山從他手中接過了行李的那一刻,他就認定了這是一個敢做敢為的優秀男人;在自己正愁著沒米下鍋時,是龍紹川的母親帶著龍紹川給他送來了切好的麵條和麵粉,才讓他在盤龍村吃上了第一頓可口的熱飯,他是流著眼淚吃完那頓飯的。